最近電視劇集《華燈初上》(圖)熱演,劇中的殺人事件掀起一陣推理熱,觀眾們都在猜誰是兇手,不禁令我回想起四十年前的老三台時代,我也製作過一年多的懸疑劇。
《天道》採先審後製
那時我二十七歲,是個剛入行不久的菜鳥製作人,臨危受命為中視製作一個靈異單元劇集《天道》。取名天道,頌揚的是人道,搬演的大多是作惡之人遭到天譴的主題。因為以靈異為梗,恐怖的鬼故事是主要的看頭,這在當今的電視上已經司空見怪,但當時卻是開風氣之先。
1980年代的社會環境仍很保守,政府對電視的控管極為嚴厲,靈異內容被認為是宣揚迷信,所以這個節目必須採先審後製的。當時負責管轄電視內容的單位是行政院新聞局,每週節目在錄影前,我都要將劇本先送到新聞局審查,然後忐忑不安地等待結果。
有幾次在節目錄影前一天,當演員們正在排練時,編審卻帶來新聞局未通過的審查結果,我必須趕緊針對諸項意見漏夜修改劇本,第二天一早再送去審核。總是一邊錄影、一邊擔心會不通過,還好總是虛驚一場。
演員敬業令人欽佩
回憶三台時代的製作環境,真是今非昔比。90分鐘的戲劇,我們是以24小時的通天棚錄製。因為製作條件不足,在照顧製作品質上往往力不從心。而因為是棚內多機拍攝,跟單機拍攝不同,演員必須熟背台詞後才能上陣。當時經常在我節目中演出的老演員如黃永光、陳慧樓、孟元等,兩、三百句的對白都能滾瓜爛熟,不吃NG,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無論世間存在著多少不可解的靈異事件,當時的電視劇就是不能如實演出,所以我得要把劇情改成是人為的裝神弄鬼才能過關。這樣的套路久而久之觀眾自然會生厭,所以我決定改弦易轍,轉作推理戲。
用推理劇借古諷今
命案、調查、秘密… 都是推理戲的固定元素,特別注重懸疑性,觀眾除了看戲,也可以得到猜謎的樂趣。雖然在尺度上可以比靈異戲寬,但也有一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例如警察與法律界的貪瀆,就會被認為是污名化,在呈現權威角色如教師、醫師的負面形象時,也有引起爭議的風險。
所幸《天道》是以古裝及民初戲為主,貪官污吏的劇中人物因為都不是活在現代,也就可以規避妨害名譽的指控。也能藉此借古諷今,觀眾可以將現實中因為不公不義而滋生的不滿情緒,投射到戲劇中得到宣洩,這也是三台時代《包青天》可以大受歡迎的原因。
由於社會進步,如今電視劇在選材以及製作尺度上已經較當年寬鬆許多,時裝推理劇可以更寫實地呈現社會的黑暗面,《華燈初上》也因而獲得了觀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