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位和珅,在不同作者筆下面貌迥異,對於他為什麼成為巨貪就有了不同解釋。
電視劇中2個造型
在歷史小說作家二月河寫的「乾隆皇帝」系列故事中,因為戲劇化,和珅的出身來歷、服侍用心和才具功績,乃至他的家居生活、使喚僕役,都栩栩若生,很有臨場感。
改編成電視劇「乾隆皇朝」,陳銳飾演的和坤,臉色白晰,玉樹臨風,談吐文雅,舉止端方,知所進退,辦事俐落,不虧清朝第一美男子稱號!
而余沐寫的《正說清朝十二臣》以21頁篇幅寫和珅,用清宮史料與野史雜記文字勾勒和珅一生。余沐點出一個關鍵,就是和珅懂得「媚一人」,也就是說好好服侍取悅乾隆一人,取得完全寵信,便能令行天下。乾隆晚年躊躇滿志,雅好蒐羅把玩天下寶物(也才有今天的故宮博物院),和珅以皇帝之名招財進寶,窮盡天下。
懂得「媚」一人
入皇帝法眼的往宮中送,看不上眼的就自己留下了,可能下意識中,他不是貪,他只是為皇帝辦差,並代為保管,以備不時之需。
李景平、康國昌寫的《盛世君臣:乾隆、和珅與劉墉》有了一個比較周全的歷史分析,指出和珅能貪除了假皇帝名號外,還有清朝吏治發展脈絡:(1)搜刮天下的源頭還是來自皇權,初時為了征戰開銷、皇室用度,養用官吏奴才而起。「朕即天下」,本來公私難分。
養套殺「斬肥鴨」
下面執行的官吏順手牽羊,分杯油水,皇帝睜隻眼閉隻眼,到不像樣的時候才處置,有時限於情面,不必然拔官革職,改以「議罪罰銀」,逐漸形成「斬肥鴨」的養套殺流程;(2)一般官員的俸祿不高,沒有在海關、織造與鹽政等肥缺上的官員不免要另找外快,用以貼補家用或向上級孝敬冰炭之用,就尋方設法,兼做生意,以權換錢;或考試舞弊、捐官賣爵。
後來朝廷為了止貪,索幸制度化,有所謂「火耗」、「養廉銀」、「捐監」等措施,到了清朝晚期就演成「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局面;(3)和珅久在官場,年輕時奉命查辦權臣貪污大案,對於地方官吏搜刮舞墨之道心領神會;稍晚幫乾隆帝為皇太后做八十大壽,建萬佛樓,設萬佛龕,命京師王公與外省大臣各獻金佛,摸清了各路官員家底路數。
一代權臣俱往矣
到乾隆晚年,和珅知曉各種搜刮門路,法罰手段,上下交征利,輕車熟路,左右逢源。
嘉慶四年農曆正月十八日,乾隆去世僅半個月,嘉慶派大臣賜和珅白綾一條,令他自盡。和珅寫下一首訣別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前兩句詞義比較明確,年滿五十,樓起樓垮,浮生若夢;後兩句隱諱難解,隱約有懷想皇帝,身後與皇家再論舊情或算總帳之意。
一代權臣,權勢薰天,富可敵國,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