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半導體已經成為 21 世紀的「氧氣」,未來還會持續發展、突破。但 SEMI 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在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20 週年大會中說,台灣目前面臨五大挑戰,包括各國國家主義興起、全球供應鏈重組、掌握全球話語權的能力、業界遊戲規則改變與台灣產業被動回應世界變局等,台灣產業界要更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產業協會、從追隨者成為領導者,才能突破變局。
與會的聯發科執行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則認為,「所有東西都在變快,將來設備功耗會提升、能耗會增加」,會需要更高階的製程與技術,而這方面最需要的是「人才」,但「台灣人才的質跟量,都逐漸不足以聯發科技這樣的需求。」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則指出,半導體集成度是為了要提高運算效率,過去每兩年大多是從工藝與設計方面成長做出突破,未來台灣半導體則需要往系統整合、創新設計、軟件與硬件的完美配合努力。
缺人才技術難突破
周漁君在論壇中用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來描述未來的產業趨勢指出,消費者一直在追求更大的儲存容量與運算、網路速率,因此技術勢必不段往前發展,高階手機的計算力在過去幾年以10 至 20% 不等比例快速增加,而目前 AI 運算也還在起步階段,將來的運算需求會更加可觀,對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相關研究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
但他說,所有東西都在變快,相應的功耗、能耗都會增加,而手機大小基本已經固定,散熱能力也因此受限,決定了可承受的功耗的上限與晶片大小,未來要靠高階製程來做突破。他也說,經濟效應在短期上來說一定會有停滯,若要持續成長,還需要人才支持,「但台灣人才的質跟量都逐漸不足以滿足科技業這樣的需求。」
若要改善台灣人才困境,周漁君認為,應該要在小學到高中教育加強理工科教育,並在大學、碩博士班加強培育,但這並不是單靠改變教育政策就能達到的,「因為台灣是資本主義社會,所以要提高的是動機獎勵」,如 Google 之所以招攬人才,就是因為其良好的福利制度與股票份額,「台灣要提高年輕人所謂的性價比,增加投入相關產業的動力。」
半導體形同氧氣
張曉強則指出,有人說「半導體是 21 世紀的石油」,但「這還遠遠低估了半導體的重要性」,「半導體堪比空氣,AI、半導體將無所不在。」他強調,台灣半導體在過去幾十年的努力下,在世界供應鏈上舉足輕重,台積電過去的 7 奈米工藝更為產業界帶來飛躍性的長進,更高的晶片集成度,提供更高運算效率的可能性。
對於半導體的未來發展,張曉強說,除過去為半導體運算效率帶來突破的工藝與設計進展外,將來需要的是系統性的整合、設計上的創新、軟件與硬件的完美配合等,且產業界必須在推進技術的同時,朝向降低碳排的方向努力,如此才能打造半導體界更好的未來。
產業生態改變
曹世綸則指出,台灣正站在後疫情時代下、半導體產業的十字路口,要如何強勢成為下一個半導體產業的造局者是重要關鍵,也強調,科技發展若沒有半導體也將窒礙難行,目前因為疫情導致、數位轉型導致半導體供應斷鍊,讓半導體「對國家而言是重要戰略、對個人來說是氧氣。」
他指出,在後疫情時代,國家主義興起,產業從自由經濟變成類計劃經濟的模式,且供應鏈重組讓各國趨向於在地生產,整體生態大幅改變,台灣必須要主動掌握全球的業界話語權,甚至跳出來「帶風向」,台灣政府與企業也要一起做出整體大戰略的規劃,而非見招拆招、被動回應政經情勢,可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發揮影響力,但絕不能再像以往一樣悶頭苦幹、獨善其身,要從全球展業政策的接收者變成影響者,最後成為決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