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罷免案是對台灣政壇風氣的提醒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10/24 16:19 點閱 1212 次
近來兩位遭到罷免的政治人物,立委陳柏惟(左)跟議員王浩宇(右),不可諱言,他們所使用的政治語言,好聽說是強硬,難聽說是撕裂。(網路截圖)
近來兩位遭到罷免的政治人物,立委陳柏惟(左)跟議員王浩宇(右),不可諱言,他們所使用的政治語言,好聽說是強硬,難聽說是撕裂。(網路截圖)

如果注意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發言跟貼文,常令人感覺錯亂。一種是像總統蔡英文的發言,不疾不徐、感性敦厚,甚至能夠跳脫黨派之見,另一種是側翼的發言,粗魯強硬、強扣帽子,不時對對手發出苛薄之言。哪一個才是民進黨?

民眾感到混亂

矛盾的是,總統蔡英文明明是民進黨主席,卻不時對側翼表示支持與認同,所以這兩種言論互為表裡,不但一般人分不出哪一個是真的民進黨,也讓台灣政治言論趨向混亂、仇恨與對立。

近來兩位遭到罷免的政治人物,立委陳柏惟跟議員王浩宇,不可諱言,他們所使用的政治語言,好聽說是強硬,難聽說是撕裂。往往為了造成對手傷害,使用了遠超過一般認知的手段或語言。

不當言詞造成對立

陳柏惟在立法院內曾經放話要一個打三十五個國民黨立委,除了言詞嗆聲之外,還真的跟國民黨立委爆發衝突,另外也曾經在座談會,直接嗆國民黨立委的發言:說他根本沒有在聽!這些非議事攻防的言詞挑釁,都在累積仇恨。王浩宇則是在罷免韓國瑜投票後,在臉書上把高雄市議長許崑源墜樓拿出來寫,令人感到很不厚道。

這些言詞有時已經超過了說理的程度,變成了挑釁跟無禮。雖然可以成功爭取到媒體焦點,卻也會在民眾心中留下越來越多的不良印象。對於這些超脫一般尺度的言詞,往往被用「抗中保台、愛台灣」等理由作為辯護,反而助長了這些不當言詞的濫用。

總統沒有阻止?

身為綠營大家長又是實質政治領袖,蔡英文總統從來沒有阻止這些言論的氾濫,甚至樂於讓這些側翼掩護民進黨主流。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蔡英文總統對於王浩宇罷免案始終保持沉默,對於陳柏惟的聲援也是遲至投票前十天,才用錄影方式表態。跟當初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態度判若兩人,畢竟這些爭議的言行,引來的反彈積怨已久。

蔡英文總統就任以來,其實言論跟態度其實都算溫和,也得到不錯的評價。畢竟台灣民主化已經將近三十年,民主不再只是選擇所好,更是不同意見的溝通模式。過於激進的言論會把民主導向對立,更讓理性選擇變成情緒跟仇恨動員,漸漸變成各自選邊,只問顏色不問是非。

連中間選民都來投票

可想而知,有側翼的言論,對政黨主流來說,有益無害。因為撇清偏激言論造成的惡果,又可收穫激化言論帶來跟動員的民眾,不利的風向跟自己切割得一乾二淨,但是民眾並非無知,這些言論所造就的好處到底歸向誰?選民心中一清二楚。

從這幾次的罷免案中,都看得出來動員的民眾,已經超過了傳統藍綠選民,連中間選民都走出來參與投票。如果至今還把投票民眾,推卸給對岸動員跟政黨惡鬥,這是對目前選民對政治風氣的期待背道而馳。

愛台灣跟保護台灣,是不是一定要用激化分裂的言論?在政黨競爭當中,是不是一定要用醜化羞辱的言詞?這不只是針對民進黨,更是提醒國民黨跟民眾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