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時晴〉高鐵建設油水多 交通部豈可隨風轉舵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1/10/21 16:35 點閱 1067 次

宜蘭高鐵站從交通部一路鬧到立法院跟行政院,原先的四個方案。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原先屬意宜蘭站方案,後來新任部長王國材的決策卻偏向四城站,沒想到接連被立法院長游錫堃跟行政院長蘇貞昌打臉。

為利益角力?

全案退回重新討論,從八月一路討論到十月,到今天居然又多出兩個新方案。一個是地方議會提案,另外一個居然還是交通部自己提的,難道交通部自己之前提四個方案還不夠?最誇張的是第六個方案,台鐵居然還要新建一個車站,連經費多少都不知道,只有一句要「另編經費」,只能說花人民的錢真的不手軟。

對於車站的設點,交通部五月就已經委託顧問公司,花了七千萬元做專案評估,可想而知至今方案一變再變,那七千萬元等於是白花了。尤其在各方政治壓力下,交通部的專業考量根本是一退再退,尤其是立法院長游錫堃不滿四城方案,交通部長王國材居然親自拜會,還傳出主動提出新的兩個方案。

請問立法院長甚麼時候變成交通部的頂頭上司?高鐵設站居然要立法院長點頭,如果真的如此,那何必花七千萬找顧問公司,直接問游錫堃要蓋在哪裡不就可以?

在地人的專業

現在不同官員,各自發言,尤其游錫堃身為院長是否應該建立超然形象,堂堂院長卻為了高鐵建設案槓上交通部長,難道忘了院長本身就是宜蘭人,這沒有利益迴避的問題嗎?尤其院長跟部長權勢又不對等,這樣的公開質疑場面是否合宜?

重大交通建設定案應該有法定程序,怎麼會變成菜市場喊價?一千五百多億以上的高鐵建設案,加上周邊土地徵收,可想而知利益一定十分龐大,但越是如此,不是更應該盡量跟各界利益劃開,怎麼會變成人人有意見,交通部反而無法定案的窘境?

時至如今,各種新意見還不斷提出,交通部委由不同顧問公司評估,但每家公司都拿到不一樣的範圍跟意見,這樣做出的評估到底要怎麼用?

官不在專在和

交通部動輒得咎,在台灣政界早就聞名。光是台鐵普悠瑪事故跟太魯閣兩起事故,發生到現在都兩年多了,雖然各自提出了檢討報告,但是至今為止,改革內容依然讓人無感,當初普悠瑪事故中下台的交通部長吳宏謀,轉任跟交通部關係緊密的中華郵政董事長,請問這樣左手換右手,到底懲處了甚麼?太魯閣事故也只處分到台鐵副局長,這樣的層級,能帶動甚麼新風氣,實在讓人費解。

交通建設往往動輒上百億元,牽涉利益眾多,宜蘭高鐵站的決議過程應該要讓政府引以為誡,如果主事者沒辦法從更高的眼界來評估方案,整天被不同意見牽著鼻子走,美其名是過程微調,直接說就是毫無定見、隨風轉舵,國人如何對這樣的決策品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