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候〉海平面上升的危機 政府不能再拖!

汪中和 /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2021/10/19 12:14 點閱 1204 次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於11月1~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世界各國將討論加強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已開發國家承諾的氣候援助資金問題,並希望全力維持巴黎氣候協定的溫控目標。

海平面將持續上升

但本月中旬,一篇發表在學術期刊的論文卻指出,就算全世界克服一切難關,把全球均溫升幅控制在1.5℃的限額內,未來數百年海平面還是會持續上升,淹沒沿海低窪地帶,全球至少有5億人口必須遷移避難。這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壞消息,也是不得不面對的無奈現實。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在今年8月公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就明白顯示,單就工業革命以來累積在地表龐大熱能所帶來的暖化慣性,將使得冰雪圈的消融、海平面的上升持續千年以上;依據古氣候的數據,全球平均海平面最終會上升3公尺以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亞洲衝擊最大

美國非營利性新聞組織「氣候中心」結合了學界的最新數據,大幅改進了全球數值地形圖的精度,分析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濱海城市與地區。結果清楚呈現,島嶼型國家幾乎都消失,在面臨海平面上升所淹沒的地區中,有8成位於亞洲,其中孟加拉、印度、中國大陸、越南和印尼是風險最高、受創最重的前五名國家。

臺灣也是如此。因為海平面持續上升,從宜蘭平原、台北盆地、桃園新竹沿海,以及自彰化以南的海岸平原地區,將首先受到嚴重衝擊,尤其是過去地下水超抽,發生地層下陷的區域,海拔標高低於海平面,將是承受衝擊最大的地區,其中以彰化、雲林、嘉義最為嚴重,臺北盆地影響最深遠。

臺灣西岸受創嚴重

臺北盆地在1970年代造成約250平方公里的下陷範圍,本來就是容易淹水的區域。未來海平面不斷上升,雖然河岸兩旁有堤防,海水不會漫進來,但是盆地內的排水基線改變,都市排水日益困難,在颱風豪雨及大潮期間,堤外均遭淹沒,堤內的內澇會更嚴重。

就算是沒有地層下陷問題的台南及高雄,因為數十年來海水的進逼,海岸線距離民宅僅有50~80公尺;未來海平面加速上升,情況更嚴峻;類似情形在西部沿海比比皆是。

應加強沿海安全規劃

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十分明確:低窪地區及文化遺產被逐一淹沒;破壞沿海的基礎設施,包括公路、橋樑、鐵路;影響港口、沿岸發電廠的安全及營運;入侵的海水會沿著既有水井管路汙染地下水,與海聯通的地下含水層也會遭受海水入侵;未來暴潮巨浪威脅增高,還會擴張到更遠的內陸地區。

臺灣西部海岸總長約865公里,天然海岸只剩277公里,68%海岸充斥漁港、工業區、發電廠、接收站、消波塊等人工化設施,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必須立即去因應。政府要以周密的計劃和快速的行動,加強海堤、沿海濕地和紅樹林的保護,強化自然防禦能力,提升沿海社區因應海平面上升的韌性與復原力,以及對港口營運的安全與風險應立即進行完善的評估與規劃。

海平面上升的腳步不會停滯,也不會等待我們,而我們可以因應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