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金融災難將席捲全球 台灣須慎防變局

醒報編輯部 2021/10/05 16:22 點閱 974 次

台灣經濟挑戰嚴峻,今年成長率雖有可能達超過6%,但是外熱內冷失衡嚴重,導致「失衡式擴張」,國際通膨怪獸蠢動,加上中國大陸限電、美國國債未爆彈,都可能衝擊台灣,政府應審慎因應變局。

失衡式擴張風險高

受惠於國際市場對電子產品和電腦晶片需求,以及疫情催生5G和遠距趨勢,台灣出口強勁,但是內需消費持續低迷,「失衡式擴張」結果,華爾街日報直指這樣不平衡現象「很危險」。為維持出口競爭力,低利率及干預新台幣匯率結果,極易導致金融體系融資風險偏高,且美國易挑戰台灣匯率政策。

即使有亮眼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並未同步增加,2019年底,台灣家庭負債占GDP比率為86.7%,換算下來為負債20兆,亞洲第二高,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未償還抵押貸款總額再增加10%,意味家庭負債進一步惡化,金融體系進一步脆弱化,影響國民經濟及社會穩定。

兩岸政經挑戰嚴峻

中國大陸與台灣政治關係惡化,經濟卻更緊密。之前因新南向政策,加上禁絶大陸商務人士來台,逼迫奇藝、淘寶台灣撤離,緊縮陸資來台投資;結果蔡英文總統交出的成績單,順差仍然成長42%。今(2021)年上半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總額1147.45億美元,成長率35.1%,台灣享受順差達78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再增200億美元。

如果單純認為是中國大陸對台灣貿易依存度所致,那倒未必,對岸僅限制鳳梨、釋迦、蓮霧進口,佔整體貿易比重微不足道,農委會即感壓力,斥責政治干擾貿易。政府應審慎評估如果兩岸陷入貿易戰,台灣潛存風險,並預作因應準備。

正因為貿易依存度高,恒大財務危機,影響台灣股市,遠勝其他各國,中國大陸限電,立即衝擊台系PCB廠、LED、被動元件、汽車、工具機、水泥、冶金、石化、電鍍、化纖、印刷、太陽能,傷害層面之廣,只要翻開上巿櫃公司重大訊息,即可知台灣經濟受池魚之殃,遠勝他國,影響程度尚難精確評估。

通膨吞噬經濟成長

台灣經濟體小,天然資源缺乏,歐元區9月因能源價格飆漲,消費者物價創下13年來最大漲幅,達3.4%,遠超過歐洲央行2%目標區,歐洲和美國石油每桶價格今年分別飈漲350%和120%,台灣能源依存度高達99.3%,如何不受能源上漲壓力衝擊?

其他如糧食,台灣自己自足僅三成,原物料各類金屬礦產,幾乎全部仰賴進口,白宮預算管理局(OMB)把今年通膨率大幅提高到4.8%,且供應鏈斷鏈、海運堵塞,價格大漲,台灣物價敏感,通膨幾乎吃掉大部分經濟成長率,人民並不能感受外銷暢旺,對實質國民所得以及購買力有什麼幫助,潛存風險大増。

美債風險大増

美國國債嚴重,帳面上已達28.8兆美元,超過上限28.4兆美元,聯邦政府資源耗盡,10月18日如果參議院再不通過放寬擧債上限,政府將無法支付龐大帳單,19日金融災難即將席捲全球市場,對台灣金融體系及匯市影響,無法預測。

面對「失衡式擴張」、疫情、險惡之兩岸政經情勢,國際通膨、美債未爆彈、糧源短缺、產業斷鏈、海運飈升,政府實在沒有樂觀理由,如何有效提升內需消費市場,平衡經濟發展,有效增加國民所得,防止遭受快速變動之國際政經情勢衝擊,政府沒有樂觀理由,應審慎嚴防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