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ue cost of net zero
人類追求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是否能實現仍是未知數,但在過程中勢必須要付出相當可觀的資金成本。即使是減碳效率可觀的英國,其氣候變化委員會坦言,為了持續朝淨零碳排目標前進,英國將在 2030 到 2050 年間砸下至少 500 億的成本,且因許多產業脫碳技術都無法商轉,2050 淨零碳排可說是一項風險極高的投資。
英國目前正積極衝刺,希望在 G20 峰會上取得全球環保領袖的地位,光從 2010 年至今,境內減碳量達 28% 的成就來看,英國的確是遠遠把其他國家 5% 的減碳量甩在後頭,但這些數據中並未列入英國在航空、航運相關的非領土碳排量。但不可否認的,英國仍是相當積極的推動綠色措施,試圖成為該領域的車頭。
然而,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就像當初美國總統甘迺迪在 1961 年的承諾,要在 1960 年代末將人類送上月球一樣,看似宏大而充滿希望,但最終的結果充滿不確定性、過程極度燒錢。不過,在甘迺迪的案子裡,他對於自己提出的目標多少有些概念,因此沒有留下確切的法案、讓希望落空的民眾逮到起訴他的機會。
但在氣候變遷、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上,各國政府顯然不是這麼回事。面對全球氣候危機,幾乎所有國家都急著提出淨零碳排相關法案博取選票,並設下清楚的時限:2050,在全球民眾為了這個目標衝刺的同時,政府可能忽略了,要是最後這個目標沒能實現,該如何對過程中花費的經費與人民的失望負責。
據英國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統計,即使是減碳進度大幅超前的英國,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前, 2030 到 2050 年間至少還要砸下 500 億英鎊、超過 670 億美元的經費。
在產業脫碳部分,目前相關成本仍無法估算,因為有些關鍵技術還沒出現,但可預期背後將是一筆極為可觀的成本。以目前佔全球排放量 7.2% 的鋼鐵生產為例,使用電弧爐回收鋼鐵、循環使用是可行的手段。
但為了全球經濟發展與工業生產能力考量,從鐵礦石煉鋼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商業做法,其中仍無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高碳排的焦煤,沒有人知道環保、符合商業考量的煉鋼技術何時能夠問世,其他產業也面臨著類似的窘境。
https://www.spectator.co.uk/article/the-true-cost-of-net-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