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運動到BLM的進化 爭取人權多樣化

林志怡 2021/07/14 14:35 點閱 4669 次

From Civil Rights to Black Lives Matter

社會運動在早期被視為不理性的群眾活動,但近期的 BLM(Black Lives Matter)透過社交軟體與其他非暴力手段,讓全球關注種族議題,已超出社會科學理論能夠古板解釋的範圍,未來此類社會運動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與政治變革,都仍是未知數。

專家也警告,BLM 的「去中心化」結構,為其活動帶來了更大的靈活度與不確定性,接下來要面對的首要議題應是如何持續保持團結與紀律、適時調整訴求中已被證明是錯誤的部分並擬定策略,並在面對鎮壓活動時維持理性與冷靜。

早期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提出的理論將社會運動視為一種群體現象,認為參與群眾只是衝動行事、受非理性因素誘導,而產生具有危險性、破壞性、群聚性的行為,也因此使早期政府對於社會運動抱持強烈敵意。

在集體行為理論當道的背景下,美國因為無辜黑人當街遭到殺害,引爆了對抗種族隔離法的民權運動(CRM),且該社會運動中採行了大量了靜坐等非暴力行動,最終成功推翻該不平等法案,達成社會運動前所未有的創舉。

2014 年夏季,黑人男性埃里克.加納,遭紐約警察扼住脖頸、導致窒息身亡的「I CAN'T BREATHE」事件後,數萬名抗議者發起長達數週的示威活動,卻遭到坦克、橡皮子彈和催淚瓦斯等軍事兵器的無情鎮壓,且後來一段時間,黑人成人與兒童遭到無辜殺害的事件有增無減,抗議活動也持續擴大。

而後喬治.弗洛伊德遭到警察鎖喉勒斃,重演埃里克.加納死亡案,成為引爆美國各州與數十個國家的大規模示威的最終導火線,導致數百萬美國人失業,BLM 的結構從單一領導人走向「去中心化」結構,在就美國有 30 多個分支團體,且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行動,BLM 成為虛擬「解放者團體」的代稱。

對於同樣因黑人遭謀殺而開始的 CRM、BLM 運動,莫里斯指出, BLM 的關注議題相對全面,囊括了美國各個領域的歧視議題,且參與者更多樣。

目前 BLM 已經將種族不平等變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全球問題,但同時也因為多頭馬車並行,未來組織的行動應該要更加審慎。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rom-civil-rights-to-black-lives-mat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