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良談影〉奧運兩部紀錄長片 力與美的呈現

梁良 2021/07/05 12:21 點閱 4181 次

雖然病毒疫情仍然持續上升,沒有緩和跡象,但是日本政府已經鐵了心,一定要在2021年7月23日揭幕,把延後一年舉行的「2020東京奧運」辦成。日本首相菅義偉甚至鬆了口,不惜取消一萬名現場觀眾舉辦閉門比賽,以顯示非辦不可的決心。

沒了觀眾還有意思嗎?

但如此一來,原來是為了彰顯人類「力與美」的全球盛典奧林匹克,變成是把一群頂尖的運動員關在一個大籠子裡互相競技的自娛自樂活動,幾乎意義全失。

人們如果想找回那些事物原先的美好記憶,可能得從觀賞相關的影音紀錄入手。像要了解先前的奧林匹克,那就看奧運電影。

用影像紀錄力與美

在電視直播賽事仍未普及的年代,四年一度的全球體壇盛事奧林匹克,成了拍攝紀錄長片的熱門主題,因為很多未能親赴現場觀賞比賽的人,仍然十分樂意在事後觀看哪些紀錄在膠片上的比賽精華。

他們可能無法獲得現場觀眾那種臨場感和即時的情緒沖擊,但卻會在知性上更能欣賞到奧運會的儀式感,以及運動員被放大(特寫鏡頭)和延長(慢動作鏡頭)之後展示出來的「力與美」。

在這方面,德國女導演萊妮-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為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拍攝的黑白紀錄長片《奧林匹亞》(Olympia,1938),堪稱是登峰造極的經典之作。

第一部奧運紀錄片

這是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授權,第一部關於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紀錄片。影片全長三小時半,由121分鐘的《民族的節日》(上部)和96分鐘的《美的節日》(下部)構成。

上部從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希臘開始,展示一系列古希臘藝術大師們的著名雕塑,奧運的聖火傳遞、開幕式以及一些比較重要的比賽。下部以運動員的日常生活為重點,記錄了他們生活的各方面,除了重要的比賽,還有聖火熄滅和奧運的閉幕式。

此片拍攝於希特勒上台執政初期,萊妮-里芬斯塔爾較早拍攝的《意志的勝利》(Triumph des Willens,1935)曾為納粹宣傳作出驚人貢獻,為了向世人展示納粹黨的氣勢和納粹唯美主義的力量,萊妮再次肩負重任,她精心設計了英雄史詩般的恢弘架構,和極富煽動力的鏡頭處理(包括構圖和光影),使觀眾一看到就為之砰然心動。

《奧林匹亞》多次獲獎

當時歐美評論界對《奧林匹亞》這部電影是否應等同《意志的勝利》一樣歸類為納粹宣傳片有許多爭議,但本片在藝術上的成就卻無庸置疑,曾多次獲獎,包括了1938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影片獎。

二戰過後20年,曾與德國同為軸心國的日本東京取得了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全國上下都把這次「東京奧運會」視為國運中興的標誌。

日本也拍了《東京世運會》

1940年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原定也是在東京舉行,後因二戰爆發而停辦。延後了二十多年才舉辦的全球運動盛典,反而讓日本從軍國主義的一敗塗地,成功變身為經濟急速復興,政治和平轉型的亞洲第一強國,重回全球民主國家的行列,政治意義非常巨大。

日本著名導演市川崑負責拍攝官方紀錄片《東京世運會》(Tokyo Olympiad 1964),他以「東洋美學」和「人民視點」作為主導創作思想,從開場的日本太陽旗,到讓人睜不開雙眼的太陽光,再轉成聖火火矩,接下來對照黑夜傳聖火的畫面,在一團漆黑中只見一團火球在黑夜中緩慢前進,既具藝術意境,又呼應了日本的印記。

此外,強調用大鐵球拆除舊建築興建新體育場的畫面,蘊涵全民「抹除舊記憶、營建新記憶」的意思;在用特寫鏡頭展現選手力與美的同時,也不時穿插他們身旁的民眾的神情,讓東京世運會成為日本全民參與的盛會寓意明顯。評論界認為本片是繼萊尼-里芬斯塔爾的《奧林匹亞》的另一部奧運紀錄片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