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大政府、冒險精神當道(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林志怡 2021/07/04 14:52 點閱 4638 次

The long goodbye to covid-19

全球面臨新冠肺炎 Delta 變種病毒的威脅,但人類已找到應對之道,新冠肺炎逐漸成為危險但可控的非致死性疾病。後新冠時期人類將迎來三大轉變,包括政府權力擴張、民眾更在乎自己的人生意義等,產業界出現更強的冒險精神。

當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民眾面臨猝不及防的集體威脅,而後為了抑制疫情而採取的封城措施,使得政府成為民眾主要的信息來源,種種防疫規章成為民眾的生活守則,再加上紓困措施、疫苗進口等政策,讓民眾前所未有的依賴政府,以藉此取得資源。

在此過程中,主張強硬措施的政客發現得到民眾的支持,未來很可能延續此一行為模式,美國總統拜登所帶領的政府就是最佳案例,從其提出預算案可見,更大、更積極的政府將是後疫情時代的首選解決方案,國家不再追求爆炸性的經濟發展,而是期待經濟緩慢增長,並同時確保供應鏈安全、穩定。

另一方面,民眾被政府關在家中時發現,習以為常的工作、通勤、社交等日常活動遭到全面破壞,適應有限的自由後,民眾可掌控的時間增加了 15%,因此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更深層意義」、積極自我充實,可預期將帶來一波疫後離職潮。

此外,在疫情期間民眾、產業界持續面臨死亡與倒閉的恐懼,行動上也因此極為小心、謹慎。而在疫情過去後,劫後餘生的倖存者心理將使民眾與業界的行事作風將會比疫情前更加刺激、大膽,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是「幸運者」,各領域的人才將爆發強大的創造力,並可能展現在太空旅行、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或擴增實境技術上。

目前在英、美等大國,新冠肺炎的致死率已降低到約 0.1%,與一般季節性流感相當,可見即使病毒持續存在,但大流行已出現衰退跡象,且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變種,已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研發、生產疫苗。然而,對於貧國而言,因為醫療資源及本身經濟實力匱乏,要追上富國的腳步仍相當困難。

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1/07/03/the-long-goodbye-to-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