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打疫苗致死原因 方能停止緩打潮

劉東皋 2021/06/22 13:33 點閱 5762 次
年長而體弱多病者施打疫苗風險高,政府優先施打疫苗的好意是否會適得其反?(photo by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網站)
年長而體弱多病者施打疫苗風險高,政府優先施打疫苗的好意是否會適得其反?(photo by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網站)

【台灣醒報特派員劉東皋特稿】自6月15日開始施打疫苗以來,至今(22)日已傳出疑施打疫苗後致死達102例。不過,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尚未依科學程序與驗證提出證明之前,卻早有一些民間專家學者以長者的自然死亡率、國外長者施打疾苗致死率進行比較,多數傾向衛服部長陳時中的說法認為「利大於弊」,但實情真是如此嗎?

以科學證據釐清死因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曾說,對家屬接種疫苗到死亡的民眾而言,家人就是過世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利大於弊」欠缺說服力。

蘇益仁認為,應該依傳染病防治法解剖釐清死因,對每一通報案件盡速說明。但顯然,政府似乎並不想這麼做,或許是擔心解剖釐清死亡的原因,真的多數是因接種疫苗而起,則既影響人民接種疫苗的意願,也衍生後續賠償與國際交涉(如日本捐贈疫苗的良莠)等問題。但這並非以科學真實面對疫情的態度!

前提不對 結論非真

有不少言論指出,長者接種疫苗的致死率,比長者染疫後得重症或死亡的比率低,所以認為接種「利大於弊」。這樣的前提假設並不符合科學,利大於弊的結論也就非真。因為長者不一定會染疫,如果一個長者的防疫環境非常好,染疫的機率趨近於零,則他「因染疫而得重症或至死」的機率,幾乎也等於零。

如果一位長者因防護作得好,他的染疫機率非常低,為何要他去接種致死率可能更高(請中央儘速調查死因公布科學數據)的疫苗接種呢?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或許基於好意,讓染疫後易轉成重症或死亡的長者優先接種疫苗;有些縣市首長更加好意,對於行動不便、長期臥床的長者,甚至分派醫護人員到底接種。然而,這些好意卻沒有考慮到,年歲已高及行動不便的長者平時本來就少有對外活動,如家人做好防護,其染疫機率本來就低。勞動老人家出動打疫苗,反而易生意外。

能安心而終 誰願猝死?

一動不如一靜,對長年臥床不便或染有多重慢性病的長者,原本可以在家人及醫療照護下安心度過晚年,而不必因接種疫苗猝逝。如今卻可能因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好意反而可能加速其痛苦驟世,這豈是人民所願?

據國外經驗,疫苗接種率達七成或以上,即可形成社會防疫網。因此疫苗施打重點或許除了按年齡,也應放在身體較健康、對疫苗副作用較有抵抗力者的身上;而非好意的全面施打,卻在發生猝死案例後,才公布死者有心臟病或高血壓、洗腎等病史,言談間,在未釐清死亡前似就有意要推給施打者的慢性病史,實非負責任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