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戰略需料敵機先、迎頭趕上

醒報編輯部 2021/06/12 20:01 點閱 4291 次
如果萬華的確診案例與先前的諾福特不同,次長是否意指從萬華爆發的傳播鏈上有一款不同的新病毒呢?(中央社)
如果萬華的確診案例與先前的諾福特不同,次長是否意指從萬華爆發的傳播鏈上有一款不同的新病毒呢?(中央社)

新冠病毒肆虐以來已有一年半了,學者歸納,新冠防疫有四個階段:1.偵測與隔離階段,2.迷霧戰階段,3.重建傳播鏈階段,以及4.地理資訊分析階段。

前面兩個階段中敵人的性質未明,到後面兩個階段,病毒的基因序列、變種數狀圖,連同啟起源與散佈途徑,都逐漸清晰。

防疫進入迷霧戰?

從去年年初到今年五月中旬,台灣因隔離病毒與境外的策略成功,本土病例不多,基本上我們一直在打第一階段的戰爭。

五月中旬以後,從華航諾福特旅館破口開始,經「獅子王」、「茶裡王」到「葡萄王」,演化成社區感染,全台淪陷,我們的防疫似乎才進入「迷霧戰」階段。

然而,從外國防疫案例,我們科研後勤單位應該儘快進入普遍性的傳播鏈重建與地理資訊分析,才能訂出事半功倍的新進防疫策略,避免走冤枉路,在死蔭幽谷中摸索。

四種變種病毒交織

一般認為,從原先的「武漢病毒」開始,現在至少有英國(Alpha)、南非(Beta)、巴西(Gamma),印度(Delta)四種變種病毒,病毒的傳播力與致死率已經甚於原始的武漢病毒。

我們必須要問,台灣目前大流行的是哪一種病毒呢?各國捐贈的疫苗對於各種變種病毒的防護效力各式如何?有否免疫逃逸問題?最新解盲成功的高端疫苗製作基礎是原始的武漢病株,還是後續的某種變種?

石崇良說的萬華病毒

四、五月間,台灣本土病例突然增加時,一度傳出,諾福特及「獅子王」都是英國變種病毒。六月11日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在回答立法委員詢問這次防疫破口是哪裡時?他起先答說:「大家都知道啊。」在立法委員追問之下,才說:「就是萬華這個地方!」

如果萬華的確診案例與先前的諾福特不同,次長是否意指從萬華爆發的傳播鏈上有一款不同的新病毒呢?那會不會是更凶猛的印度變種呢?

這些論斷要由病例的「多聚合酶連鎖反應」(PCR)以及血清抗原來分析,台灣已有12500個確診病例,衛福部的專家小組有沒有進行這樣的分析與判讀?現下指揮中心每日記者會宣布有多少新增確診病例,多少校正回歸,多少人不幸往生,說實話,對於疫情控制已無多大幫助。

應理清傳播鏈

如果指揮中心能夠理清傳播鏈,輔以地理資訊分析,無論對於傳播途徑、感染熱區(不必然以縣市為單位)、病例移動…有更好的掌握,從而進行不同程度的小面積封城措施、疫苗的分配、醫療資源的調度、安全邊區防衛,而不是一味講求全國步調一致,平頭式的平等分配,國人對於中央指揮中心會有更多的信心與敬意。

新冠病毒不斷突變,棘突蛋白如同變形金剛經常換裝迷彩,病毒的隱蔽性變幻莫測,殺傷力節節升高,台灣的防疫戰略戰術也要料敵機先,迎頭趕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