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打獵春季青年閱讀系列之5〉《擁抱B選項》的療癒(許庭瑜/逢甲大學學生)

魏國彥 2021/05/12 09:39 點閱 4080 次

作為每年殷殷期待比爾蓋茲推薦書單的狂熱粉絲,當然是不會錯過夏季書單裡最吸引我的一本書—《擁抱B選項》。人容易被兩類事物吸引。一是和自己相近的,二是和自己有極大差異的事物。這本書吸引我的部分正是前者。

「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失去與傷痛,我們仍可以鍛鍊韌性、重新發現幸福。」看到這句話不禁讓長期身心靈皆處於低潮的自己彷彿獲得一線生機,就像奄奄一息、脫離水的魚,突然看到一汪水而奮力向上、用盡最後一搏只為好好活下去。作者本人,雪柔,即是重大創傷後的「倖存者」。

歷經一次早婚後又閃電離婚,好不容易尋覓到能互相扶持一生的伴侶—大維,卻在一次度假中,熱愛運動的丈夫猝死於飯店健身房,死因是急性心臟病發,十一年的美好婚姻瞬間劃下句點。

遭逢如此可怕的意外,倖存者要如何有勇氣的接受殘酷的現實,並同時過好自己的餘生。和作者相比,發生在我身上的不幸與挫折或許不值得一提,但是悲傷是不可量化的,我感受到兩個痛苦的加疊與理解。

作者提及心理學中著名的「悲傷五階段」。從一開始的「否認」到第二階段「憤怒」,開始責怪自己因為小睡片刻而錯過發現大維昏倒的黃金救命時刻。第三階段「討價還價」尋找醫生確認大維的家族病史中,是不是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這場悲痛的意外發生。

第四階段「沮喪」作者痛失一生摯愛,有著強烈尋死的念頭,直到最後一個階段「接受」接受大維已經離去的事實,並努力帶著兩個小孩堅強的活下去。

作者在上述的五個階段過程中提起賽利格曼花了數十年研究人們如何面對挫折,發現有三個P會阻礙復原:(1)把問題個人化—認為是自己的錯。(2) 普遍化—認為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到影響。(3) 永久化—認為事情造成的衝擊將永久持續。

書中提到的「大象理論」深得我心,人們普遍對於倖存者是想關心又害怕──怕一不小心誤觸悲傷的按鈕。可是,悲傷如此巨大,當我們努力將之視而不見,就好像一頭大象在他和我之間,而他卻想著怎麼穿過大象而觸碰及安慰我的靈魂,但傷口依然隱隱作痛,我是需要被看見的,我需要我的傷口被你看見,我需要你談論它、觸碰它,即便它會微微滲血,依舊會慢慢痊癒。

人生免不了大大小小的意外,沒有人願意發生這些不幸,但在這些不幸發生過後,我們或許會有「創傷後成長」出現,這個韌性的一部分是學會對自己慈悲,知道自己「可以」悲傷,但不批判自己。

悲傷到來時允許自己哭泣,之後再重返工作崗位,允許悲傷流動,接受這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