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吸入增氣喘風險 醫推長效類固醇

呂翔禾 2021/04/27 14:19 點閱 4542 次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27日舉辦「世界氣喘日活動」。左起李伯璋署長、王鶴健理事長與鄭世隆副主任(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27日舉辦「世界氣喘日活動」。左起李伯璋署長、王鶴健理事長與鄭世隆副主任(Photo by 呂翔禾/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氣喘不能再用短效的吸入器,民眾要改用長效的吸入型類固醇!」27日是世界氣喘日,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學會舉辦衛教說明活動表示,經研究發現,如果1年使用3劑以上短期吸入器治療氣喘,容易使住院風險增加72%,因此他們希望民眾多用長效藥物,目前健保可以給付。

過敏氣喘科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除按時用藥接受治療外,若民眾發現自己有咳嗽、喘鳴、胸悶等疑似氣喘症狀,切勿使用偏方治療,應儘速就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讓症狀及早獲得控制。另外,長效型吸入型藥物比短期稍貴(健保部分給付),也請民眾留意。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說,氣喘分成短效緩解與長效治療,短效吸入劑雖然作用效果快,但使用久了反而會增加急性氣喘發作與住院風險,台灣有16%病人過度依賴短期吸入劑,如果加上自費購買恐高達30%,他們呼籲民眾多以長期的吸入型類固醇治療。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鄭世隆舉例表示,有39歲的病友認為平常都有服用藥物,為何氣喘狀況無法緩解,後來還曾經因此進入加護病房急救,就是因為短期藥物無法根治氣管發炎。過度使用短期吸入劑反而或適得其反,因此要正確使用藥物。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也說,民眾往往對類固醇有會產生嚴重副作用的印象,不過目前研究證實的結果證實吸入型類固醇比較有效,因此健保署會與學界、藥界持續努力,推動衛教宣導,也可讓氣喘的醫療費用逐年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