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隨筆》正視基層勞工困難 免生社會問題

戴肇洋 2021/04/11 15:21 點閱 3575 次
觀光相關產業及部分傳統產業,因國際旅遊陷入停滯或消費緊縮,則是迄今持續低迷,已無疑地這些行業受僱員工是最大的受害對象。(網路截圖)
觀光相關產業及部分傳統產業,因國際旅遊陷入停滯或消費緊縮,則是迄今持續低迷,已無疑地這些行業受僱員工是最大的受害對象。(網路截圖)

最近,主計總處依據甫完成的統計指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國內勞動市場受到極大衝擊,不但失業人數增加,而且失業周數更是同步升高。不過,隨著下半年度景氣回升,使得失業人數開始降低,失業周數降至22.6周,創下2000年以來最低。

尤其是今年以來前兩個月的失業人數或失業周數,皆在持續降低。此外,則是失業超過一年長期失業者跌破6萬人,甚至遠低於過去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的超過10萬人。

失業降、薪資增

再從稍早之前,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受僱員工薪資統計觀察,其中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2498元、年增1.47%,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萬4320元、年增1.24%。扣除物價漲幅之後,2020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4萬1538元、年增1.70%,實質總薪資平均5萬3094元、年增1.47%,四者皆創歷史新高。

從主計總處公布的統計資料來說,雖然可以說明在疫情衝擊下,國內勞動市場尋職難度已經有明顯的改善,以及讓國內社會各界認為受僱員工的「薪情」並未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其實真相卻非如此,亦即在上述統計資料中,並未針對疫情是否導致民眾生計受到影響,更進一步加以分析。

疫情影響觀光、傳產

亦即疫情爆發迄今超過一年,雖部分產業例如電子、資通、液晶面板及光學製品等產業,因5G、車用電子、遠距商機、宅經濟、物聯網及高效能運算等需求極為強勁,皆呈雙位數字成長;但相對觀光相關產業及部分傳統產業,因國際旅遊陷入停滯或消費緊縮,則是迄今持續低迷,已無疑地這些行業受僱員工是最大的受害對象。

再者,則是2020年國內受僱員工平均795.5萬人、年減1.2萬人或0.15%,顯示國內就業市場並未完全重返疫情之前水準。尤其是在疫情較嚴重的6月之前,遭到解僱、退出職場大多是上述觀光相關產業及部分傳統產業屬於低技術、低薪資的受僱員工;相對留在職場大多是電子、資通產業具有專業技能、屬於高薪的受僱員工。

很顯然地,上述國內受僱員工薪資的四者皆創歷史新高之統計資料,是在低薪者退場、高薪者增加情形之下,理所當然將獲致整體平均薪資持續增加的「假象」結果。

假象勿過度解讀

面對疫情危機並未完全解除之下,希望政府切忌為宣揚政績,而過度解讀上述已失真的受僱員工薪資增加數據,而是將政策聚焦於目前薪資中位數49.8萬元以下超過2百萬人以上的基層勞工,尤其薪資中位數僅有34.9萬元的未滿25歲年輕受僱員工。

此外,加上今年健保、勞保及國保等保費三漲,此對基層勞工生計衝擊更甚以往。因此,在疫情完全結束前,政府實有必要延續勞工紓困措施或推出創新就業輔導方案,避免衍生其他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