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讀書樂 最新得獎科普書點將錄

魏國彥 2021/02/09 10:12 點閱 5386 次

吳大猷學術基金會每兩年評選一次「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分為翻譯、中文創作與「青少年科普」三類型頒獎。去年我有幸擔任評審委員,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閱讀複選入圍的將近二十本書,現在介紹幾本,如有興趣順著得獎順序來挑選閱讀的朋友,可自己上網去查找(https://www.phys.sinica.edu.tw/~tywufund/download/award/2019/PressRelease.pdf)。

春節期間,如果你一方面想看看電視上播放的科普電影,又配著一本書來讀,那就趕快去找到這本《重力簡史》,馬可士•鍾原著,蕭秀姍譯,商週出版。

愛因斯坦的奇遇

有線電視HBO頻道最近剛好播放一部自製的「愛因斯坦與愛丁頓」劇情片,講的是一次大戰時人在柏林大學的愛因斯坦,他正經歷變調破碎的婚姻,重燃與表姊愛爾莎的愛火,又醉心於狹義相對論的開拓,意識到與他教導與研究中的重力論不相容,並為水星軌道偏離牛頓力學的預測而困惑,又身陷戰火中德國納粹的愛國主義與思想檢查,、、、。

在這一切困頓紛擾之中,他用數學逐漸邁向廣義相對論的建構。

因為一次世界大戰戰火激烈,柏林大學研發的毒氣帶來科學與戰爭的糾葛,國際通信與科學發表都成了問題,遠在英國劍橋的愛丁頓教授透過荷蘭學者讀到愛因斯坦尚未正式發表的手稿,驚異地發現愛因斯坦已經能說明水星軌道何以偏離,兩人素未謀面,展開了迂迴的通信,最後在德國戰敗投降之際,愛丁頓說服劍橋大學當局,資助他遠赴非洲觀測日蝕。

cari

星球運行的橢圓

利用那短短的日全蝕五分鐘,太陽被月球遮蔽的當下,他拍攝到太陽周遭的星球位置,記錄下來星光因太陽重力而彎曲的變位,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原來宇宙空間是有形狀的,有著小小的凹洞,星球運行並非完美的橢圓。

電影演繹的很好,不免加添了很多戲劇性衝突,若要在物理學、重力論、相對論的脈絡裡去瞭解這一段故事,這本「重力簡史」就再恰好不過了。

「重力簡史」從描寫1665年倫敦大鼠疫開場,剛從劍橋大學畢業的牛頓哪裡也不能去,什麼事也不能做,只好回到老家伍爾索普莊園,坐在有名的蘋果樹下沈思,發展出了「牛頓力學」,他沈吟了22年之後才正式發表,從此開始有了近代物理學。

溫故知新的物理

這本書從講述牛頓開始,中間說愛因斯坦,第三部則「超越愛因斯坦」,講超越愛因斯坦重力論的更深層現代理論奮鬥,遙指尚未發現的國度,隱約勾勒那尚完全成形的夢想之地。

讀過高中、大學物理的人讀這本書有溫故知新,再度理解的喜悅;對於「物理白癡」而言,也很有意義,從趣味閱讀中感知科學家的追尋與狂喜,在宇宙深處思索宗教與科學的和諧與統一。

動物與城市的秘密

如果今年你只打算讀一本科普書,那我高度推薦這本得到翻譯類「金籤獎」的《規模》(Scale),它有一個較長的中文書名──《規模的規律和秘密》。這本書很難歸類,也就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容我抄幾句該書封面上的詞句,也是英文原書的長長書名的翻譯,很能抓住這書的精髓:「老鼠、小鳥、雞、大象,和我們居住的城市,隱藏規模縮放的規律,掌握其中驚奇的秘密,也同時掌握企業和地球的未來。」

作者魏斯特出身物理學家,雅好研究城市與全球永續,硬要歸類,可將他歸為「複雜理論」大師。他就是那種「通人」,一門通,百門通,因為他明瞭了許多現象背後的通則,而以穿透性的眼光貫串許多事物,我們讀這書,一旦理解,舉一反三,五花八門的眾多現象,也能一以貫之,豁然開朗。這很書相當厚,607頁,林麗雪譯,大塊文化出版。

cari

主動式閱讀

書分11章,理想上是從頭看,但是沒耐心的我,跳著看,先讀第一章「綜觀大局」是必須的,然後就可以跳著找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切入,例如第三章的「生命現象的簡單與複雜」,或第五章的「人類世與都市世」。

厲害的是,無論你從哪個題目切入,都讓你馬上有洞識,對你原來已經有些認識與涉獵的主題突然抓到新的理解線路,而有了驚奇的美妙新觀念。這本書適合於這種主動式閱讀,也就是說,帶著問題,循著好奇找章節而讀。

跳躍式的閱讀,反而形成一種對話:我問問題,大師回答,由點而線,而面、而立體,讀了大半本之後,好像世界上的問題你都有了一種新理解,有如「萬頃茫然,一葦渡之」。

高中生的科普

就中文創作類來說,我高度推薦中國大陸科普名作家吳軍的「全球科技大歷史」,繁體字版,漫遊者出版,很適合高中、大學生讀,四百多頁的書,透過輕鬆親切的中文語境很快掃描過人類文明科技發展史。這本書可當「通論」來讀,現代人所需的科技知識的發展盡在其中,文筆流暢,結構清晰,難易簡繁之間掌握得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家有青少年的話,我推薦張文亮教授最新創作的《世界第一位樹醫生:約翰・戴維(John Davey)》。張教授在獲獎後發表感言,說他開始給青少年寫科普書的原委,我曾經轉述在專欄文章中,也就是「書林打獵秋季科普系列之一」──「河馬教授為孩子而寫」,好多讀者和臉書上的朋友讀了潸然淚下。

張教授說:「我曾經有兩個男孩,我只擁有三分鐘,兩個加起來六分鐘。」「我感謝上帝,我雖然沒有機會教到我自己的孩子,但祂讓我教了很多別人的孩子。」這一本講「樹醫生」的書是最新的一本,知識趣味之外,帶著滿滿的愛與恩典。

c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