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爭奪戰揭幕,各國邊界爾虞我詐(觀察者 The Spectator)

祝潤霖 2021/01/31 15:52 點閱 7096 次

想像一下:有武裝警衛在某個神秘工廠的圍欄外巡邏;邊境官員正在檢查貨車和輪船,但不是檢查武器或非法移民,而是檢查是否走私重要的生化液體(疫苗);這聽起來像是從反烏托邦科幻故事摘錄的情節,但人們在全球疫苗爭奪戰中看到了端倪:歡迎來到21世紀又一次的地緣政治大戰。

世界主要勢力並未密切合作消滅新冠病毒,反而淪為日益激烈的民族主義競爭;歐盟威脅要阻止英國供新冠疫苗給其他國家,美國則無所不用其極地大量搜刮疫苗,俄羅斯和中國的「小規模外交」則令人回想起冷戰;目前全球化正面臨快速崩解,疫情讓國家安全與自由貿易矛盾衝突,影響將會非常深遠。

把時間倒轉幾週,一切看來是如此樂觀:首先是輝瑞公司及其德國合作夥伴BioNTech,接著是莫德納,然後是牛津-阿斯特捷利康,一個又一個的疫苗研發成功案例如雨後春筍;當疫情開始大流行時曾有專家警告,開發出有效安全的疫苗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當時認為,光開發出疫苗本身就不是件簡單任務。

而如今看來,普遍施打疫苗也未必比研發疫苗要容易;以色列雷厲風行接種了45%的人口,已是迄今世界最高比率;阿聯酋則有中國的國藥控股,也成功控制了26%的市場份額;英國接種進度為10.5%,美國則是6.9%;歐洲更糟,只有2.1%的德國人得到疫苗接種,法國人更不到1.6%,還落後於斯洛伐克。

按照目前的接種速度推估,歐洲要到2024年才能達到70%的接種率,使人口達到免疫臨界水平的的標準值;而澳洲和日本現在還沒開始接種,許多發展中國家更是只能自生自滅;今年只有美國和英國可望大規模接種以解除封鎖,而且兩國都會嚴格實行旅行限制,以避免國外傳入新病毒株。

英國在與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的合約中寫明,疫苗出廠即首先向英國供貨;5月簽字,歐盟直到8月底才同意該條款,但在交貨時卻又毀棄承諾,希望歐盟國家也能大量取得疫苗,形同劫持了合約;當初歐盟訂購的疫苗太少,包括失敗的賽諾菲疫苗,且沒有投入足夠資金為大規模生產做準備。

經過良好測試的牛津和輝瑞疫苗未來幾個月將供不應求,交易合約正在全球範圍內簽署,而且每筆交易都會附帶條件(如以晶片交換);隨著疫苗爭奪戰延燒,美國總統拜登和他的幕僚們也必須提出為發展中國家中接種疫苗的方案,藉此讓美國的影響力比競爭對手(如中國)能延續一個世代甚至更長遠的優勢。

https://www.spectator.co.uk/article/vaccine-wars-the-global-battle-for-a-precious-re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