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陳是祈綜合報導】媒體分析,維基百科雖然是從歐美國家發跡,早期投入編撰的志工也大多是歐美語種人士,然而近年數據顯示,已經有越來越多亞洲、非洲國家的志工投入編撰,讓百科語言多元化,也讓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有機會用自己的語言在百科中查找資料。
英語志工逐年遞減
經濟學人報導,維基百科於20年前草創時,主要投入編寫的大多是歐美國家的志工,使用的語言大多為英語,在2007年高峰時,共有5萬3000名志工使用英語編輯百科,但是這趨勢在2007年之後逐年下降,目前大約有3萬多名使用英語的活躍編輯者,其他歐系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等也都維持差不多的增長趨勢。
而中低收入戶國家有賴於網路發達普及,維基百科已成為真正全球性的百科資源庫。報導分析,維基百科不同的分站是按照語言分類,但仍然可以透過分析瀏覽者的IP,知道瀏覽各種語言的國籍組成,如葡萄牙語的分站,大約有80%的瀏覽者是來自巴西,5%是來自葡萄牙。
但通常越富有的國家所使用的語種,活躍編輯者還是較多,如全球使用瑞典語的人大約為1000萬,而每個月約有600人在管理瑞典語的維基百科。相比之下,緬甸語在全球約有5000萬人使用,但每個月造訪管理緬甸語維基百科卻只有20人。
中低收國編輯增加
有趣的是,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導,由於富裕國家使用的語種介面(如英語)由於資料庫充足,所以也早就開始啟動自動化更新跟編輯的功能,但這使得使用該類語言的志願編輯者下降,而自動化更新的品質至今仍不如人工編輯。
但中低收入國家所使用的語種(如來自亞洲、非洲),由於還沒有啟動自動化更新的技術,因此有大量志願者投入,從2010到2018年足足成長了一倍,因此未來維基百科的人工編輯,其志工可能會越來越仰賴中低收入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