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小眾型的廣播節目,每週一次介紹美國20到50年代的音樂劇與標準曲,那是比我年齡還要早一個世代的爵士年代,而那個年代的音樂我是從萌芽期的電視節目獲得啟蒙。
西洋歌曲節目萌芽
民國51年台視開播,我們有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國語歌唱節目《群星會》,但是應該很少人記得,當時也有一個西洋歌曲的節目《爵士新聲》,它完全是仿造同期美國綜藝節目的製作,以夜總會的型態進行。
在攝影棚中有十幾人的大樂團,裡面有不少成員是外籍人士,來表演唱歌的經常是來自菲律賓與西方的藝人,對當時封閉的視聽環境而言,好比開了一扇世界之窗。這個節目在每天晚上七點到七點半的黃金時段播出,同時間更在週末時段推出《星星星》節目,可見當時對西洋音樂風靡的程度。
對我這個才剛唸小學的觀眾而言,強烈而奔放的樂聲,以及包含著薩克斯風、小號、鋼琴、吉他、貝斯與爵士鼓的樂器組合,要比強調溫柔婉約,以弦樂器為主的國語流行曲更能打動我。
美軍電台放送爵士樂
當時的台灣與美國仍有邦交,因為有美軍駐防的關係,不論是當時稱為美軍電台的AFNT(ICRT前身)或是在全省各地為數不少的美軍俱樂部,都是讓爵士樂可以被台灣樂迷認識的原因。
美軍電台放送著美國最流行的爵士歌曲,美軍俱樂部則為了現場演奏的需要,除了台灣人,也引進來自美國、菲律賓等地的樂師共同組成樂團。本土爵士樂師的先行者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獲得了不少養分。
老三台組樂隊
謝騰輝先生早在民國42年就創辦了台視鼓霸大樂隊,除了替美軍俱樂部培育了不少樂師,許多成員後來也成為台視大樂隊的創團主力。同樣來自該樂隊的薩克斯風手林家慶則在民國59年成立了中視大樂隊,而中視更在兩年後推出《爵士樂府》節目,固定播放美國著名大樂團的演出實況。
華視也不落人後,在次年由翁清溪組成華視大樂隊。三個電視台採爵士大樂團(Big Band)的編制後來也影響了台灣流行音樂編曲的發展。
台灣電視的爵士年代
記得當時經常出現在這些電視節目的本土男歌手有楊仲楷(擅長唱Frank Sinatra的歌)、徐慶復(台灣貓王)、金祖齡(台灣最早玩團的人)等人,女歌手則有張建蓉、Julie(蘇芮)、比莉還有黃鶯鶯等人。當然,經常有國外藝人上節目是這類型節目的一大特色,而他們多半是正好跑碼頭到了台灣,在當時頗為興盛的酒店或西餐廳裡表演的藝人。
早期電視台也經常播送美國的綜藝節目,像是《蘇利文劇場》、《勞倫斯威克秀》、《安迪威廉秀》等,都是以大樂團爵士樂為主的表演型態。但是到了60年代末,隨著搖滾樂與國語歌曲的流行,台灣電視短暫的爵士年代也不得不劃下句點,卻一直深植在我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