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關了第一家新聞台之後

醒報編輯部 2020/11/19 16:57 點閱 4627 次

台灣關了一家電視台,這的確是個讓人震驚的歷史紀錄。

中天新聞的內容是否客觀公正?這是很主觀的問題。許多人將重點的聚焦在「新聞不公正」上,但這有點見樹不見林,且中天新聞不是唯一會出現這問題的電視台,如果其他電視台也發生相同狀況,NCC會如何處理?標準是否能夠一致,這才是真正關鍵的問題。

程序上欠嚴謹

中天這次的換照案,經過了公聽會跟後續說明的種種過程。不可諱言地,過去電視台的換照案沒有這麼複雜,所以都沒有經過類似公聽會的程序,可以看得出來,從主持人到與會的官員學者,對整個程序都十分陌生。

包括舉證的內容、方式,是否能夠詰問或再申論,明顯缺乏公定的程序,也因此中天在席間不斷抗議,但主辦方NCC似乎也對程序不熟悉。造成雞同鴨講的狀況。

換照都要公聽會?

蔡衍明這次親自到公聽會說明,但是他能說明多久?其實還是委員當場邀請,如果事前有掌握到出席者,而且需要由委員進行詰問,那其就該在開會前把程序公布。就連中天的辯護律師能否對幾位評鑑人詰問,還出現大部分評鑑人都早已離席的畫面,最後只能草草了之。

另外,未來每家電視台換照,是否也都是用公聽會的程序進行?NCC的回答語帶模糊,公聽會跟沒有公聽會,整個審查的公信度當然不一樣,有評鑑委員的報告跟詰問,對換照的電視台壓力也不一樣。如果這些種種程序問題不能統一適用,就會有因人設事的嫌疑,身為句有公信力的獨立機構,NCC應該思考把這一切都要明文程序化。

新聞專業掌握不夠

換照公聽會上,有許多委員對中天經營團隊的詰問,許多問題其實跟電視實際營運有所落差,這表示委員對電視專業的認知與實務狀況不同,包括了編審的配置以及工作量,如果真的要照當天公聽會委員的要求,那大部分電視台應該同樣都會有問題,畢竟各台的編制都差不多。

對於新聞專業的部分,蔡衍明與團隊的對話截圖,如果真的有如NCC聲稱的早已掌握,為何不在公聽上直接詰問,反而等到前立委黃國昌公布,這樣事後追認的證據,是否效力上也會有問題,這都是必要的法律程序問題,NCC的處理還不夠嚴謹。

言論自由寒蟬效應

中天新聞的言論尺度,到底是不是官方裁定的範圍,這恐怕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就如前文所說,新聞的書寫本來就有很大的議論空間。官方如果真的想要介入去界定真偽,那標準就要一致,判斷就要公平,裁罰也要一樣。

今天台灣大部分的雜音,都不是想要捍衛蔡衍明的言論,而是憂心這個標準無法放諸各台而皆準。

台灣的媒體各有偏好,藍綠過去各占一半,中天代表的立場,可能很快就會被人取而代之,當電視台被關台跟開台的權利都集中到同一個機構的手中,NCC其實變相定義了台灣的言論自由。

但是當開關的程序不夠公開透明,那這個監督者該由誰來監督,這個問題恐怕更是大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