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臧品安台北報導】「『具有國家認同感』的表現水準,為8大項公民素養指標中最高!」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15日發表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民眾認為國人在「具有國家認同感」一項的表現最好,但在「關心社會公共議題」一項中「分辨訊息真偽,不散播假消息」最需加強。
媒體識讀需加強
本次民調的8大公民素養指標為:「關心社會公共議題」、「表現人文關懷」、「落實民主法治精神」、「具有國家認同感」、「珍惜生態環境」、「展現生活美感」、「表現團體合作精神」及「具備科學素養」,每項素養又分為4個細項,來調查民眾認為的「重要程度」,以及調查民眾認為目前國人的實際「表現水準」,並計算兩者間的落差,以顯示哪些公民素養需特別加強。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點出,「關心社會公共議題」中的「分辨訊息真偽、不散播假消息」,受訪民眾認為此公民素養很重要,百分數達96.27,但認為國人該項表現最差,百分數僅52.38,兩者差距高達43.89,反應民眾對假訊息充斥的厭惡,也是學校與社會教育中需大力提升者。
國家認同感高
「『具有國家認同感』的表現水準,為8大項公民素養指標中最高。」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指出,其細項指標「以身為台灣國民為榮」,受訪者認為重要,且國人表現最好,兩者落差最小,差距為13.85,這題受訪者又以18至24歲大學生居多;但在另一細項「善盡國民責任,維護台灣安全與利益」,受訪者認為很重要,但國人表現評分卻落後,差距達20.84,值得關注。
台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李琪明指出,雖然8大項公民素養指標的重要程度都有82分以上,但國人認為表現最好的「具有國家認同感」的百分數為72.68,其餘分數都為60幾分,顯示關於實踐層面仍有待努力。
李琪明建議,公民素養在教育方面須兼顧認知、情意與行動三個層面,認知層面,要具有深度與廣度的知識與多元視野、高層次的思考批判;情意層面,與人理性溝通、換位思考與同情理解他人處境;行動層面,秉持正義與關懷的原則、主動積極且有勇氣地參與社會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