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津貼不實際 提升托育品質為要

陳曉慈 2020/08/26 17:40 點閱 4832 次
台中市托育服務管理委員會王建雄委員認為無需鼓勵生第1胎,政府反而需將催生重點放在第2胎。(Photo from Pixabay)
台中市托育服務管理委員會王建雄委員認為無需鼓勵生第1胎,政府反而需將催生重點放在第2胎。(Photo from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陳曉慈、呂翔禾台北聯合報導】「育兒津貼治標不治本,改善托育品質才是主要。」立法院26日上午針對蔡英文總統「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舉辦公聽會。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津貼沒有達成催生效果。台中市托育服務管理委員會王建雄委員則表示,應將心力放在改善托育品質。衛福部次長李麗芬回應,會逐步調整準公共化的定價與管理。

育兒政策漏洞多

為鼓勵生育,蔡總統計劃將育兒津貼從每月2500提升至5000元,托育補助由6000提升至7000元。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此舉拉平兩種補助差距,將使保母退出政府統一管理的準公制度。制度參與率低,政府就不能有效控制收費與品質,而這樣與蔡總統「提升家外送托比率」的政策衝突。

此外,劉毓秀提到,社會及家庭署並未確實管制保母收費規範,導致補多少漲多少。雖然托育補助有6000元,家長實得卻只有3000元,金額根本不足以養2個小孩。劉毓秀認為,須讓家長實領6000元,才能有效幫助家長度過0-2歲育兒費用昂貴的關卡,進而解決低生育率的問題。

強化托育品質為要

「第1胎不用鼓勵,重點是鼓勵第2胎!」王建雄指出,家庭若有計畫生第1胎,生育計畫並不會因津貼補助而改變。政府應將重點放在鼓勵第2胎。而目前的金錢補貼,對家庭育兒幫助微薄,並沒有構成誘因。他認為,政策應著重在保障托育品質,讓家長能安心就職、以薪水支持家庭,同時促進社會就業率。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王舒芸分析,若要讓家長願意生養第2胎,國家需要保障女性就業。她指出,國家發給家長育兒津貼,不代表家長擁有自由選擇權,對低所得家庭來說不夠,高所得家庭也不需要,不如把經費用來補助公托,讓雙薪家庭有更多公托享受。

與會的李麗芬表示,會將「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2者競合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納入未來研議。準公共化可規範托育品質,因此會調整其定價與管理功能。至於私托和保母是否會因差額縮減而退出,李麗芬認為,舊的留下來機會很高,反而要留意新進的服務單位,衛福會再研議是否需增加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