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轉型南韓先行 我趁疫情應趕上(20200804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20/08/06 19:31 點閱 59168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于小宜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有人說危機就是轉機,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不可以把它轉化成正能量?最近發生的新冠疫情就是一個好機會,當社會整個翻轉,很多東西都要重新來過的時候,去審視之前的沉痾,可藉以超前部署、更上層樓。

最近歐盟經歷嚴重的疫情衝擊以後,提出了綠色振興計畫,既然沒有辦法去避免大環境的變遷,或者各種疫病的侵害,但至少利用未來的經濟要重組的時候,將永續的概念納入,而不是又以碳排放量大、能源負擔重的產業為目標,要藉機推動零碳排,以綠能為發展的首要。

除了歐盟各國, 韓國最近也推動了效法歐盟的綠色新政計畫,因為疫情的影響,極端氣候的進逼,他們能夠超前部署,也就是所謂的彎道超車、迎頭趕上,以改善環境。

看到韓國和歐盟,台灣有沒有可能跟上啟動綠色的復甦、經濟的發展,讓我們的國家一躍成為一個現代化,適合人居住的乾淨國家?請汪教授分析這樣的一種綠色新政,有些什麼樣的特質?

氣候、疫情同時應對

汪中和:全世界各國都努力的因應新冠疫情,但它只是短期的急性病,正在發生的氣候變遷卻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病,而現在新冠疫情跟氣候變遷幾乎是並行的。
一方面要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還要抵禦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和衝擊。

我們幾乎是同時面對兩個敵人,隨著疫苗的產生,新冠疫情慢慢可以緩解,但是氣候變遷只會愈來愈強大。

面對新冠疫情,除了開始重整經濟,振興社會,我們一定要把握這次的機會,把氣候變遷的議題同時放進來,所以有人說,目前的所有應對措施,要一石二鳥,同樣的作為,因應兩個不同的衝擊,對我們長治久安、未來的發展都是息息相關的。

問:請問賈博士怎麼樣看待綠色新政?

救急不救窮

賈新興:在疫情的過程當中,對我們的影響,就好像身體突然得到突發的重症,
透過檢查之後,我們當然可以知道原因,但更要注意的應該是我們要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保健等。

同樣的,新冠疫情對整個世界的衝擊,讓我們幾乎重新思考所有人的行為活動,居家或社交到經濟。在這些改變的過程中,可惜沒有看我們政府藉著這一波的疫情,完整的檢視整個體制狀況。

如同剛剛提到氣候變遷就像是慢性病,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都是透過長時間的累積;而新冠病毒的影響,就像是突發狀況,我們應該要同時兼顧兩者,改善體制之外,面對本身就有的慢性病,不能放著不管,但看到現今政府卻是放著先處理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是一個非常大的危機,但也是一個很好的改變機會,不只是從生活型態,也可趁這個時候朝向綠色經濟轉型。但目前似乎只看到我們發了很多救急的振興券、動滋券等,忘記了整個氣候變遷對台灣的衝擊跟影響。

問:請教汪教授,所謂的綠色新政,具體的來講,如果用我粗淺的了解,是等於盡量採用低碳創造經濟嗎?

下一代歐盟計劃

汪中和: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也就是我們要開始利用這次機會,把過去高碳、高排放的這些能源使用、化石燃料,開始快速的轉型。低碳是非常重要的目標,歐盟在今年五月的時候,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綠色新政,叫做「下一代的歐盟」(Next Generation EU)。

以再生能源加速發展為目標以外,它還規劃一定要低碳、增加能源效率,還有企業的投資規劃不能傷害環境。這樣的原則和目標,總共投資7500億歐元去推動,由政府主導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力量,幫助我們去改變體質,不但可以應付新冠疫情,還可以應付以後氣候變遷帶給我們的衝擊。

問:請問賈博士,要符合哪些標準才叫綠色經濟?

RE 100的重要性

賈新興:如果從整個民間企業在世界各地來看的話,有一個很好的組織叫做「RE 100」,即「再生能源一百」,也就是說很多的跨國企業,百分之百都需要用所謂的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能、地熱發電等。

以整個綠色經濟來講,第一個在能源使用上,全部使用再生能源。第二個在環境的議題上面,注意對環境的永續,比如說水的來源、土地的利用、森林等,對私人企業或是製造業等,基本上至少要符合這四個面向。

民間企業的參與很重要,剛剛提到的RE 100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織,像Google、Amazon、Apple等跨國大企業,跟它們做生意一定要符合RE 100,製造經營還包括上、下游的供應鏈,所以為什麼台積電在前一陣子跟沃旭簽署再生能源購電契約,因為這已經是跨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企業界透過這種聯合讓民間的業者,重新擔起永續地球的責任。

國際組織要求企業符合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也就是跨國企業或企業,要跟股東說明氣候變遷對公司營運造成的風險,是否會影響配股配息,台灣的證券交易所正在推動。

以民間企業來看,面對綠色經濟的壓力更大,因為我們幾乎整個以出口為導向,如果沒有符合RE 100,根本沒辦法與別人做生意。

問:韓國過去以來就是一個破壞環境的惡棍,在全世界十二大經濟體裡面,韓國是第七名的碳排放國,如今他們從一個壞學生變成目標在2050年內要達成碳中和期望的好學生,請汪老師說明這真的會讓全世界震撼嗎?

那韓國到底可不可以達到他的目標?如果韓國的做得到,跟它在經濟上是競爭對手的台灣難道可以不警惕嗎?

韓比台更有企圖心

汪中和:韓國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是一個非常大膽而且很勇敢、也具有企圖心的宣示,這是非常艱難的目標。韓國的碳排放跟我們台灣其實是伯仲之間,反過來看台灣,2050年我們的減碳目標只達到2005年的一半,第一個沒有前瞻性、第二沒有企圖心,兩相對照之下,就可以看出來韓國在這方面做的非常好。

韓國除了宣示碳排放要在21世紀中期要達到碳中和,其實還有很多蠻具體的政策,譬如說實施碳稅、逐步的廢除核電,更重要的是,他會提供就業的訓練,讓所有產業可以很快的轉型,進入到新的綠色企業後不會有失業問題,不但對環境很友善,更能夠帶動就業,同時他也跟國際接軌,不管做不做得到,有這樣子的企圖心和目標,就很值得我們去鼓掌。

問:請賈博士作結論。

台灣政府需借鏡

賈新興:面對氣候變遷,我們看到歐盟、美國,再到鄰居的韓國,改變和企圖心的刺激,對於政府是否是視而不見,還是開始反省自己企圖心不夠?面對新冠疫情,世界各國已經把這個危機充份化做轉機,刺激經濟不是只發補貼,我覺得歐盟在面對氣候變遷的積極是我們可以效法模仿的對象。

問:綠色經濟是勢必走的路,不管從環境還是經濟上,因為要跟人家做生意,不走這條路,恐怕也是死路一條。台灣走的慢不如走的快,等到人家都走上了,要跟上更難。希望我們的提醒不是狗吠火車,能夠帶出政府更多的反省跟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