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灣戰爭30周年 中東戰火仍未歇

呂翔禾 2020/08/02 14:47 點閱 3409 次
2日是波灣戰爭30周年,戰爭的影響仍持續困擾著伊拉克,讓其難以翻身,淪為強權戰場。(Photo on Wallpaperflare)
2日是波灣戰爭30周年,戰爭的影響仍持續困擾著伊拉克,讓其難以翻身,淪為強權戰場。(Photo on Wallpaperflare)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波灣戰爭曾開啟美國干涉中東的先河,並讓伊拉克陷入衰退。8月2日為第1次波灣戰爭的30周年,當時伊拉克在前總統海珊領導下入侵科威特,美國也藉此開始正式介入中東事務,進而引發伊拉克戰爭,甚至是IS的崛起。而伊拉克也因此長期陷入戰爭、混亂的泥淖,至今仍無法脫離。

美國轉積極介入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2020年8月2日是科威特戰爭(又稱第1次波灣戰爭)的30周年。在1990年,時任伊拉克總統海珊為了科威特的海灣資源與伊拉克的統一,率軍入侵科威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在取得聯合國授權後,於1991年1月17日開始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

主要戰鬥包括歷時42天的空襲,還有在伊拉克邊境約100小時的陸戰。聯合部隊以輕微的代價取得勝利,並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最終接受聯合國決議,從科威特撤軍。透過波灣戰爭,美國進一步加強了與波灣國家的軍事、政治合作,但美國未能藉此剷除海珊政權,這也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

30年混亂難止息

不過當初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比想像中複雜。兩國在兩伊(伊拉克vs.伊朗)戰爭之間還是並肩作戰的盟友,但是伊拉克打完仗後經濟受損嚴重,無法償還科威特借他的貸款,加上科威特具有豐富的石油產量,因此伊拉克才希望攻打科威特以免除債務、並獲得即時的石油收入。

從科威特戰爭開始,美國對於海珊政權一直很不滿,後來更以在伊國境內找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海珊政權雖然遭到剿滅,但也讓伊拉克變成軍閥、恐怖分子割據的破碎國度。隨著美軍逐步撤離伊拉克,加上敘利亞內戰的影響,也給了伊斯蘭國(ISIS)發展壯大的機會,再次造成多年的混戰。

如今,雖然ISIS遭到剿滅,但是伊拉克的政府仍不穩定,首相頻頻換人,民眾也不滿官員都是過去專制政權的共犯,一直無法產生有效的政府,鄰國伊朗、沙烏地,甚至是以色列都蠢蠢欲動,伊拉克的權力真空,成為列強競爭最激烈、最動盪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