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系應重建 學者:解禁再等一周

林祐任 2020/05/11 13:42 點閱 11736 次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建議,有鑑於德國解封太快,疫情再度復發,社交距離解禁應「再等一周」。(Photo by 影片截圖)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建議,有鑑於德國解封太快,疫情再度復發,社交距離解禁應「再等一周」。(Photo by 影片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經過疫情衝擊,不能只是回復到以前的常態,必須建構有韌力的醫療體系!」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楊銘欽11日指出,除了加快採用新技術的步調,醫療體系也應透過分享知識,建立診療的標準。副院長陳秀熙也建議,有鑑於德國解封太快,疫情再度復發,社交距離解禁應「再等一周」。

醫療體系新常態

「醫療體系經過新冠疫情衝擊後,不能只是回復以前的常態,更要突破慣性,建構具有韌力的醫療體系!」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楊銘欽提出6大需要持久改變的面向,一為步調,此次疫情不論是口罩、快篩都以破紀錄的方式整合原物料和人力,將來醫療體系不該只依靠政府,應自己組成國家隊,加快步調採用新的技術。

楊銘欽指出,二為標準指引,未來醫療體系應透過分享知識,提供診療的標準,以降低醫療服務具傷害性、浪費或不科學的處置;三為保護工作人員身心健康,不僅提供醫護足夠的防疫物資,也應給予心理支持;四為導入遠距醫療的新模式,讓醫療人力有時間照顧需親自診療的患者。

第5個面向為整備,公共衛生體系應加強橫向聯繫,並落實中央與地方的協調分工;楊銘欽表示,第6個面向為公平性,對於服務量驟減的醫療院所,收入也跟著減少,政府應協助其繼續營運,補貼醫護薪資,並讓偏鄉與弱勢族群也有公平機會獲得疫苗和治療。

解禁應再等一周

「新冠肺炎既像傳染病又像慢性病。」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由於肺炎惡化指標(轉重症的比率)和致死率成正比,「重症照護」的量能很重要,雖然目前台灣的負壓隔離病房遠大於需求量,但社交距離的解禁不能太快,有鑑於德國解封太快,疫情再度復發,解禁應「再等一周」。

「疫情讓門診量遽降了30%,特別是慢性病患減少回診,加速了遠距醫療的需求!」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睿詒表示,慢性病患陷入了兩難,若要避免前往高風險的醫院,可能導致必要性的醫療被迫延遲,因此突顯遠距醫療的重要性。

....................

本報秉持「平衡多元,深度報導,精簡閱讀」的建設性新聞精神,在媒體中獨樹一格,支持「良幣」有助家庭、社會、國家更美好。每日10元訂閱實體報或電子報,或捐款(可抵稅)支持。https://www.anntw.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