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助減碳 學者籲國際合作

林祐任 2020/03/08 17:48 點閱 28534 次
比利時的電影工作者弗洛指出,各國政府確實有能力去動員應對氣候危機,「是不為也,非不能也」。(Photo b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比利時的電影工作者弗洛指出,各國政府確實有能力去動員應對氣候危機,「是不為也,非不能也」。(Photo b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綜合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但長期來看有助於對抗氣候變遷?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任傑飛指出,諸如在家工作、視訊會議或上下班錯開等防疫行為,均可以減緩氣候變遷。從各國政府近來紛紛動員防疫可見,對抗氣候變遷「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佛蒙特大學教授埃里克森強調,與其在面對危機時被迫減碳,不如將經濟轉型成低碳產業,為此需要與防疫類似的國際合作。

經濟停擺助減碳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和數千名示威者6日走上布魯塞爾的街頭,譴責各國政府當前對新冠肺炎紛紛採取緊急措施,卻始終不把氣候變遷當一回事。

「我們處在一個不被承認是危機的危機當中。」童貝里表示。比利時的電影工作者弗洛指出,各國政府確實有能力去動員應對危機,「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氣候變遷帶走的人命遠高於新冠肺炎,根據綠色和平的研究,每年光是空汙就造成450萬人死亡,新冠肺炎目前為3,000多人,更別提其他的氣候災難。

然而,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雖造成許多經濟活動停擺,卻也可能幫助我們長期對抗氣候變遷。《德國之聲》報導,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的主任傑飛指出,諸如在家工作、視訊會議、工時縮短或上下班錯開等防疫行為,都可以減緩氣候變遷。此外,為了因應全球供應鏈斷裂,企業或許考慮將生產「在地化」,此舉也可避免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

國際合作經濟轉型

不過,赫爾辛基大學能源和清潔空氣中心的梅利維爾擔心,當疫情過去後工商業復甦又恢復到以往的排碳量,以中國為例,2008年金融海嘯一度造成排碳量大減,但之後政府大興土木以刺激經濟,使得排碳量不減反增。

梅利維爾期望中國政府能夠將重心放在服務業、家庭消費以及對綠能的投資,以實現較慢但低汙染的經濟成長。

雖然經濟衰退有助於減碳,但對一般勞工來說卻是負面的,特別是底層的勞工更難以過活。佛蒙特大學岡德環境研究所埃里克森指出,與其在面對危機時被迫減碳,我們還有5至10年的時間,將經濟轉型成低碳產業,同時令經濟衝擊降到最低。對此,埃里克森認為,對抗氣候變遷需要與抗疫相同程度的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