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兩岸應重啟溝通 爭取模糊空間

蔡又晴 / 資深媒體人 2020/01/20 17:16 點閱 2583 次

台灣選戰甫歇,準備迎接農曆新年,高雄市長韓國瑜轉趨低調,務實認分的勤跑基層。民進黨勝選,蔡英文總統率先宣布行政院長蘇貞昌留任。政壇似乎進入了暫時的平靜,卻不能忽略對岸卻正陷於武漢肺炎的持續擴張,同時對台機構也遭到大批網民圍剿,似乎在為台灣大選尋找出氣筒。

選後中國動作頻頻

大選讓蔡英文總統的親美遠中戰略定調,在接下來的美中對抗當中,台灣選了邊,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在選後短短一周,中國的動作也愈來愈多,曝光了對台兵棋推演,上面明白畫著,先攻金門,再打澎湖,然後從台灣南部一路進擊。

在中國的媒體運作邏輯上,所有跟軍事、涉台跟外交的尺度都是明確的,這份攻台貼文被廣發到各媒體,這是一種示威,對台灣的威嚇。

九二共識模糊性消失

對於搖搖欲墜的「九二共識」,在19日的中緬聲明當中,中文版明確寫出「緬方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跟過去習慣以「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表述有了區隔。

如果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過去在兩岸還有模糊性空間,也在這次的中緬聲明中,表明所謂一中指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模糊性的消失,將會更加壓縮兩岸對話的空間。

國名黨衝擊大

九二共識,過去是中國對台政策的基調,也是國民黨對中說法的起點。因此九二共識的消失,對於國民黨衝擊甚大。國民黨這幾天有許多人都跳出來要檢討九二共識,包括了前總統馬英九,馬前總統認為九二共識的確需要檢討,他直言中國要負相當責任,因為中國把九二共識解釋成完全就是一中,忘記還有各表。

其實這反應的是中國在國際地位不斷上升中,自然也收緊了對話語權的詮釋,拒絕再讓台灣有更多彈性解釋的空間。只可惜台灣從來都不只是台灣,台灣背後有著美國,台灣當然不可能束手就擒,所以衝突才會不斷上升。

中國不應一視同仁

目前亞洲從二戰後的美蘇對峙,延續至今的還有韓國跟中國,南北韓對峙依舊,兩岸也是如此。從美國的立場,無法推動雙方統一,對峙的現狀是對美國利益最好的維持。台灣回到了對峙的位置,如果執政的民進黨無法跟中國展開對話,那雙邊的僵局將會無解下去。

中國應該認知,要把台灣跟香港問題切開來看,香港民眾對中國是毫無抵抗能力的,不論食物、飲水、交通跟金融都掌握在中國手中,可是台灣不一樣,台灣不但有自主的政府體系,還有軍隊跟美國的支持。

兩岸都該拿出誠意

中國除非拿出不惜一戰的決心,否則軍事上的威嚇力相當有限,力保現況比跨過紅線,來得更加務實。現況的維持是美國所樂見的,也是兩岸可以繼續的默契。民進黨可以試著思考,如何展開與中國的對話,中國也該考慮,製造雙方對話的空間。

理由很簡單,過去中國以為台灣不會走到的階段,台灣都走到了。但是,這不是終點,台灣還可以繼續傾斜到跨過中國的紅線為止,選舉的結果很清楚是這樣。台灣中國只有盡速會談,讓彼此重建溝通平台,才能讓現況繼續維持。抱著血氣之勇,猛嗆不惜一戰,真的打起來,恐怕都是傷敵一千,自傷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