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諸於美國男孩的社會刻板教育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Boy.
柯爾就讀於波士頓市郊的一所私立學校,他自願接受記者的採訪談到他的遭遇。身為一名高中生,他已經有一位交往1年半的女友,他表示,相較於跟女生可以自然而然地相處,跟學校的男生在一起時,就需要變身為「兄弟」,而那身份的改變常讓他感到無所適從。
「陽剛的定義似乎正在緊縮。」根據《美國國際計劃組織》調查,就學中的美國男孩被問及出社會後,「有哪些特質是會被看重的?」只有2%的受訪者選擇誠實和道德感,絕大多數回應指向有主宰力、具侵略性及精實的外表(尤其是身高)等答案。
現今社會也常常將性能力、運動能力及擁有的財富當作判定人生成功的標準,而這些框架又常常落在男孩子身上。特別在女權主義抬頭的現在,各種社會議題、新聞都提供女生不一樣的人生範例去依循,她們可以在體育、音樂或是領導能力上大放異彩,但社會對男生的期待似乎沒有任何的改變。
有1/3的美國男生表示,在感受到難過或者低潮時,曾聽過旁人要他們「像個男人」,更有超過4成的人表示,當他們生氣時,曾感受到大眾預期他們立即予以反擊。另一項調查也顯示,相較於英國及墨西哥的年輕男性,美國男生受到更多的社會壓力,例如:男人應該要知道妻子或女朋友的下落,否則就是不負責任。
在女權主義抬頭的現在,女孩們有許多替代傳統女性氣質的選擇,但對於男孩來說卻剛好相反,男子氣概的定義在某些方面似乎是收縮的。
華盛頓州大一名男學生喬許被問到,「你想成為的男生應該是什麼樣子?」他回答:「這很有趣,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問我想要變成什麼樣子,比較常聽到的是『男生該怎麼做』。」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20/01/the-miseducation-of-the-american-boy/60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