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書展大獎出爐 女性小說家出頭

林祐任 2020/01/02 18:01 點閱 20215 次
兒少獎的評審團總召柯倩華表示:「已故兒童文學作家林良曾說,童書是一門淺語的藝術。」(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兒少獎的評審團總召柯倩華表示:「已故兒童文學作家林良曾說,童書是一門淺語的藝術。」(Photo by 林祐任/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祐任台北報導】「出版業的編輯不應是埋首稿堆,而是知道讀者要看什麼。」在即將歇業的敦南誠品,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以及金蝶獎2日頒獎,不少得獎人在分享喜悅之餘,也表達對出版業前景的擔憂。金蝶獎的得主提到,書籍設計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東西,而台灣應對此發展工業力量。

女性小說家出頭

「網路使我失語,讓我失去深度對話的欲望。」以《群島》拿下小說獎首獎之一的胡晴舫雖不克出席,但在書面得獎感言中,表達對網路改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公共討論乃至親密關係的擔憂。

評審團稱許,儘管在小說創作凋零、讀者快速萎縮的當下,得獎作品著實有讓讀者重拾閱讀的感動,而且清一色為女性,另外兩部分別是陳淑瑤的《雲山》與李維菁的遺作《人魚紀》。

在非小說類,評審團總召楊佳嫻指出,今年的作品數量驚人,得獎作品任依島的《屋簷下的交會》從社區訪視員的角度描寫精神失序者,筆調忠實不灑狗血,而陳怡如的《女同志X務農X成家:泥地漬虹》則呈現一位女同志的務農生活,此外《美茵河畔思索德國》的作者蔡慶樺,從法蘭克福出發來思索德國的文化政治。

童書是淺語藝術

「已故兒童文學作家林良曾說,童書是一門淺語的藝術。」兒少獎的評審團總召柯倩華表示,許多作品雖有教育意涵,但公式老套,更缺乏文學美感,實在是膚淺幼稚,而膚淺幼稚也是一般人對童書的刻板印象,不過得獎作品都兼具深度與樂趣,包含黃一峯的《怪咖動物偵探》、張友漁/林一先的《江湖,還有人嗎?》等。

「出版業的編輯不應是埋首稿堆,而是知道讀者要看什麼。」編輯獎的評審團總召陳穎青讚揚,得獎人寶瓶文化的朱亞君不但把冷門議題做成社會焦點,也讓作品賣出戲劇改編等授權,展現出版業作為故事產業火車頭的價值。

作為國內書籍設計最重要的金蝶獎,金銀銅3獎分別為《麥葛芬》、《海上絲路與世界文明》以及《一定曾經有狂喜 才能追逐深深寫進基因》,將代表台灣角逐萊比錫的「世界最美麗的書」設計大獎。銀獎的得主之一徐宗懋表示,書籍設計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東西,而台灣不能自滿於得獎而已,必須要發展工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