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4城市青年 決策抗壓力各異

祝潤霖 2019/11/27 13:11 點閱 5217 次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葛永光表示,希望幫助青年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職業規劃上有所幫助。(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葛永光表示,希望幫助青年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職業規劃上有所幫助。(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兩岸4城市青年有何求職煩惱?張老師基金會27日公布穗港澳台青年求職需求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台港澳等3城市年輕人普遍存在相對剝奪感,容易造成政治、社會問題,青年失業率12.7%,是整體失業率的3倍之多,青年的價值觀非常需要關注。

男性受影響大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系教授洪瑞斌表示,比較高的阻礙是自我認識及決策能力,許多人對職業的工作內容不了解,不確定自己適合怎樣的職業,將來想過怎樣的生活,缺乏做決定的能力等。比較不受影響的部分是繼承家業、性別角色等。傳統會認為女性的家庭責任較大,但調查結果發現是男性受影響較大。

跨過畢業門檻後,基於社會文化結構性因素,使台灣青年有意識進行自我與環境探索,在升學主義與功利主義上遇到困難,難以專注在自己興趣志業的探索。台灣青年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缺乏生涯意識及主動性,大學畢業成為重要的轉換門檻。

台青較獲社會支持

台北張老師中心總幹事吳沛樺表示,台港澳青年對自我認識及決策能力表現最高,缺乏自我認識及決策能力,對職業資料的認識,以及對社會價值觀的配合,是當前青年面臨的3大阻礙。

香港青年的生涯復原力及生涯動機總分最高,生涯認同及就業準備則以廣州青年最佳。表達溝通、面試準備、人際資源則以台灣青年表現最佳。生涯定向總分是澳門青年最高。台灣青年獲得的家人、朋友、師長等社會支持最高。心理資源指內在自我評估、抗壓性等,以廣州青年表現最佳。

澳門青年生涯動機強

廣州市青少年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巫長林報告,大部分廣州青年對職業生涯目標不明確,職業培訓參與情況有待加強,外在阻礙感覺較小,家庭與社會支持都不錯。男性的生涯復原力、洞察力和生涯認同顯著高於女性,青年工作年限愈長,生涯動機會愈見明確。

澳門青年的生涯動機普遍中等偏高,求職準備度上,表達與溝通技巧的準備度最高,但預備行為比較薄弱,對求職的實際準備仍有所欠缺。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葛永光表示,青年成為貧富差距拉大的犧牲品,就業、薪資問題影響了人生未來的願景,希望幫助青年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職業規劃上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