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億膨風? 學者:數字漂亮卻很虛

張元融 2019/11/21 17:17 點閱 5874 次
立委曾銘宗質疑,蔡政府大力行銷的「台商回流7000億元」是灌水。(photo by國會頻道)
立委曾銘宗質疑,蔡政府大力行銷的「台商回流7000億元」是灌水。(photo by國會頻道)

【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針對藍委曾銘宗質疑,蔡政府一再宣傳的「台商回流金額達7000億」是膨風。綠委余宛如強調,藍委把「回台投資」跟「資金匯回」混為一談。學者邱俊榮在《有話好說》節目中表示,政府端出的所有鼓勵型政策,都不可能完全排除搭便車個案。學者聶建中則說,兩黨根本是雞同鴨講,台商確實有回台設廠,但7000億這個數字明顯灌水。

回台投資vs資金匯回

「曾銘宗把『回台投資』跟『資金匯回』混為一談,一個是針對投資的優惠,一個是針對匯回資金的優惠,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綠委余宛如表示,前者是蔡政府為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推出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讓「國內貸款、國內融資」或「自有資金投資」的台商可向經濟部申請,蓋廠房專業貸款、土地使用租金優惠等友善措施。

後者,則是為了吸引國人的境外資金真正回到台灣,我國今年8月通過《境外資金匯回專法》提供匯回台灣的資金一些賦稅減免,吸引資金直接在台灣落地。余宛如提到,馬政府2012年也有推出幾乎一模一樣的《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三年間吸引1466億元回台投資),並強調「兩方案的重點都不在台商用哪個口袋的錢投資台灣,而是『台商回頭投資台灣』、可助產業升級。」

邱:只能抓大放小

前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強調,「投資」在財經學與經濟學中的概念是兩回事:前者諸如買股票、投資房產(財富跑來跑去),都是「資產投資」;後者「直接投資」的定義是「實體資本的形成」。意即,此事件中的「錢有沒有匯回台」與「有無投資計畫(設廠、擴廠)」二者不能混淆。邱解釋,經濟部說「錢從哪裡來不重要」,就是因為「只有實際投資才會促進經濟成長。」

那有無國內廠商從中「搭便車」,本就計畫好要在國內擴大投資,並非受貿易戰影響的「回流台商」?邱俊榮坦言,經濟部只能「抓大放小」,因為政府沒辦法完全排除此種個案,就好比政府為鼓勵研發推出租稅抵減優惠的《產業創新條例》,無法排除「無論政府補助與否,皆會投入研發的企業。」所以說,藍委質疑的「7000億元灌水膨風」情形,任何「鼓勵型政策」皆有之。

聶:漂亮數字是虛的

「此事的爭議分為廠回(工廠回台)與金回。」淡江財金系教授聶建中說,關於前者,有許多「在中美貿易戰具替代效果的廠商回流設廠」是事實。至於後者,蔡政府喊出漂亮的7000億,但目前並無針對台商「中途退出」的處分機制,且其中還摻雜了「原本就有擴廠計畫的台廠」。基於上述2點,「漂亮數字之中一定有灌水。」不過,聶也坦言,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而言,金回並不重要。

針對桃園市長鄭文燦說:「台商一般以3年為期設廠,資金會逐步到位,並非一次把錢全部匯進來才開始設廠。」聶建中則認為,蔡政府喊出的7000億資金實際上是很虛的,是尚未實現的預想空間,「資金若沒有真的到位,不能將之視為『已回流』。」聶強調,握有行政資源的一方當然想用「政策文宣」來美化政績,但外界更該檢驗的是「蔡政府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能吸引台商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