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解決社會貧窮 專家:靠平台經濟

祝潤霖 2019/11/19 14:33 點閱 7023 次
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表示,鼓勵年輕人成立社會型企業,能造就許多善未來。(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表示,鼓勵年輕人成立社會型企業,能造就許多善未來。(photo by 祝潤霖/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創新金流可解決社會問題!19日在社會型企業東亞年會「善未來」論壇上,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介紹,台灣的iLab曾輔導78%企業活過3年,91%順利獲得盈利目標。像「微股力」就是從學校專題衍生,是已有25萬人使用的理財神器;記帳雞在LINE上就可使用,讓學生的創業計畫獲得投資。

從大學實踐創新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主持論壇表示,解決社會貧窮跟創造利益有所矛盾,需要透過學習來克服。社會型企業位在光譜中間,一對一供給平台被認為發展潛力大,擁有物質資源的企業可結合擁有人力資源的組織,學校則是提供創新的來源。

張瑞雄表示,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SBC)在中央大學率先設立,透過研究、教學、學程發展、理念推廣、比賽及研討會等,鼓勵年輕人成立社會型企業。英國的UnLtD是全球最大的社會型企業育成組織,從事環境永續、健康促進、在地關懷、產業升級等。

繁榮社會企業(GPSET)則是由許多退休大學教授、董事長組成,沒有任何一位員工支薪,股東們聚在一起就是做公益。張瑞雄又舉例,瑪帛MABOW是陪伴爸媽最好的爺奶秘書;iHealth做偏鄉的藥品宅配;好盒器打造容器租借服務,讓想過零廢棄生活的人不再麻煩。

鄭州大學商學院長秦建偉表示,社會創新應採問題導向及經營導向,沒有人不知道社會責任重要,但認識面跟實行面有巨大落差。公益事業跟社會型企業非常不同,好的大學應該是思想庫,但當今社會缺的是實幹家。鄭州大學有7萬6千學生,被政府定為一流建設大學,指導思想是只做第一、只做唯一,尤努斯的理念必須透過行動來實踐。

平台經濟解貧困

全國工業總會顧問林建山亦表示,社會型企業要解決的是絕對貧窮還是相對貧窮?從總體經濟學角度來看,是剩餘經濟跟邊陲經濟的議題。像Uber外送等經濟現象,是零碎供給與零碎需求的互補,透過媒介平台有機會解決貧困。企業社會責任(CSR)在修法後成為必要條件,平台經濟可能沒有企業家、沒有資產,但需要熱心的專業經理人來管理。

Faiz Shah博士說,泰國的社會型企業元素包括企業文化、新立法推動、社群行動、政府支持、社會影響潛力、鴻溝容受力等。在實行面會舉辦研討會與宣傳活動,在教育面會舉辦學程及開放實習,在授權上著重形象露出與財務管理。實務行動層面,發展企業實驗室、近未來實驗室,並努力複製經驗,培育新生代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