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五年變遷報告 極端氣候攸關存亡(20190924環境論壇-汪中和、賈新興)

醒報編輯部 2019/10/08 16:45 點閱 25190 次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汪中和(中研院地球科學兼任研究員)
賈新興(天氣風險公司總監)
文字整理:廖亭雅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聯合國每年都會發布氣象變遷的報告,內容都是在評比近5年的氣候狀況。同樣地,今年報告主題是2015年到2019年全世界的氣候變遷情形。

報告中說,2015年至2019年已成為最熱的5年,甚至比工業革命時期還要熱。先請教賈博士,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中有什麼重點?

地球持續發燒

賈新興:聯合國9月23日舉辦一系列面對氣候變遷的活動,並發布了最近5年地球到底發生什麼變化。第一個,過去這5年(2015-2019),雖然今年還有幾個月才會結束,但從歷史上看來,這5年可能是地球史上最熱的5年。甚至比過去前5年大概高出0.2度,更比工業革命前代高出1.1度。

從這可看出第一個重點是「地球正持續發燒」,而且發燒還造成各種後遺症,如: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加快、兩極海冰面積的減少、格陵蘭與南極的冰融,還有北半球春天的雪遮蓋量,這些都比我們預期中消失的更快。

北極傳森林野火

再來,以過去5年來舉例,歐洲、北美不僅熱浪事件衝擊他們的社會,熱浪引發的森林大火,也造成了空汙、經濟等問題。像是前陣子亞馬遜所發生的森林大火,以及印尼近期的森林大火,造成南美及東南亞的霾害問題。

另外,無獨有偶地,最冷的北極今年居然出現了森林野火事件,種種都表明地球在失速增溫中,這些極端天氣事件在過去5年仍沒有減少。而且加上非洲長期的乾旱,也造成他們糧食、公共衛生及海洋生態的危機。

海洋持續發燒中

因為地球發燒不只是造成大氣溫度上升,甚至海水海面及海洋裡的溫度也在上升,造成海洋酸化,進而威脅到海洋整個的生態系。這些暖化的徵兆在地球上是一直持續發生的。

尤其它也對經濟體產生衝擊跟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曾評估,對中低度開發國家來說,若他們以平均25度之下,溫度每上升1度就會造成他們GDP下降1.2%。這告訴我們,地球發燒影響了環境、人以及經濟活動。

問:謝謝賈博士的分析。我們過去在巴黎氣候協議是否有提到不要增溫到2℃,詳細情況為何?

生死存亡問題

汪中和:是,在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中,大家的共識就是在21世紀結束前,地球升溫要以工業革命為標準,不要超過2℃,現在卻已經增加1.1℃了,所以這點令人瞠目結舌。

不過這份聯合國報告,主要是為了配合這次的聯合國氣候峰會。而氣候峰會除了有專門給年輕人、有專注行動的、還有全世界各國領袖在一起的。所以氣候變遷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國家要面對的問題,是整個世界需要面對的問題,更是我們整個地球將來生死存亡的問題。

於是聯合國在今年的大會中,就把整個氣候變遷變成一個最重要的聚焦話題,然後再配合大會議程,他們也綜合科學界過去所有的報告,產生這一次的5年評估報告。

賈老師剛剛講得非常完整,從大氣層到海洋再到冰雪圈,都不斷在影響整個人類的文化,可以看出來,氣候暖化給我們帶來的衝擊非常深遠。

問: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海平面加速上升,這兩點應該是我們最害怕的,汪教授怎麼看?

聯合國成效不大

汪中和:溫室氣體濃度不斷上升代表了一件根本事情。我們都知道氣候暖化是因為溫室氣體累積得太快、太多、太濃厚,最重要的根源是地表熱能累積太多。但我們開了那麼多次會議,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已經開了24屆,而今年第25屆即將在南美洲阿根廷舉行,但我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看見溫室氣體排放量有任何的減少。

去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佈《全球1.5℃增暖特別報告》當中特別提到,如果我們必須能夠在2030年把全世界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用2010年當作基準,例如把它降低至一半,接著到2050年就不能夠再放溫室氣體到我們的大氣層了。

溫室氣體應降至0

這之間的時限其實是非常的短,我們現在都快2020年了,2030年距離我們也才11年,而2050年距離我們31年,等於我們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將整個的二氧化碳量降下來,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聯合國也知道這茲事體大,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體認地球氣候問題真的很嚴重,並且必須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以去年為例,2018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71億噸,是有史以來最高的。換句話說,我們根本沒有在溫室氣體減量上,看到任何「樂觀」的作為。

問:沒錯。再請教賈博士的看法,感覺開了那麼多會似乎都沒什麼用,行動才是重點,對吧?

減碳國家佔少數

賈新興:剛才汪老師語重心長特別提到,這個已經不是國與國的問題了,特別在這一次的年輕世代,因為要面對2020、2030、2050的世代,覺得是「Young世代」,而不是我們在座這個世代,因為我們年紀已經很大了。

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世代在這次氣候變遷的發聲非常重要,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現在氣溫已經上升1度多了,所以這次氣候峰會大家才會大聲疾呼。雖然有很多國家在巴黎協議有提出減碳作為,更有部分國家他們願意再更積極的做減碳動作,但都算是少數。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也特別提到,希望在這個世紀中能達到近零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我們真的需要用更大的力量去面對地球暖化的問題,因為元兇就是過多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既然我們知道這個兇手是誰,為什麼還不積極的去減緩、減少排放呢?

火還沒燒到眼前?

問:答案可能是大家都愛享受?

賈新興:也或許是大眾認為問題並不是迫在眉睫,因為報告說的是2020、2030、2050,所以我認為年輕人一定要站出來,更積極地去面對,我想不只是聯合國會員國,當然台灣現在的局勢是比較辛苦一點,但是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要再更努力,因為大家已經先往前踏一步了。

問:請教賈博士,對於海平面高度加速上升這點,您有什麼數據或資料可以分析?

賈新興:從這次的評估報告上來看,近5年因為南、北極海冰融化,再加上冰川融解案例也非常多,報告資料中指出,每年海平面高度約上升3.2毫米。而在1997至2006年的每一年中,平均上升3.04毫米。

南極融冰最嚴重

但最新的十年,從2007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上升4.36毫米,等於增加的比例將近三成以上,所以海平面高度加速上升,最主要是發生在我們最熱的這5年,也就是2015年至2019年。

在這5年中,除了海冰的消融(不過海冰消融對海平面上升影響不大),最重要的是南極冰棚及陸地冰川的消融,這兩者在海平面上升幅度的貢獻真的非常大。且從聯合國報告中觀察,特別是南極融冰貢獻最多。

低窪地區將淹沒

若以 1997到2006年來看,它本來貢獻度大概是每年0.05毫米,但在最近的10年(2007至2016年),它竟從0.05毫米變成0.47毫米,上升幅度非常的大。這也告訴我們說,海平面上升對於沿海、低窪地區、熱帶的島嶼、小島等地方面對的威脅更大。

我們先前有提到颱風帶來的風暴潮,現在再加上海平面上升,只會讓低窪地區、沿海等淹水狀況是雪上加霜,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警訊。

問:謝謝賈博士的分析。換請教汪老師,剛才有提到海平面上升,不只是表面看到上升而已,一旦上升就立刻影響到兩件事。第一、居住地,如吐瓦魯小島就已經快要不保了;第二、海平面上升也會影響海洋生態結構嗎?

海洋生態結構改變

汪中和:會的!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衝擊,當然是非常、非常的可怕。賈博士剛已經把聯合國報告的重點都講出來了。我再提出幾個數字,在20世紀初期的30年,我們海平面上升速率,平均每年為0.6毫米,而一戰到二戰的時間,上升到1.4毫米。

從這之後,我們的海平面一直上升,當然是因為暖化才開始加速,但是也可以看到,就像我們這個報告裡面所講的2到3毫米,上升速度幾乎是以前的5倍。

根據報告資訊,從2014到2019年6年時間,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經變成一年5毫米,相較於以前的0.6毫米,將近10倍!這樣的上升速度,是我們有生以來親眼見證它發生的。

只能減緩不能解決

這也等於說,身為第一線的低海拔海島國家會馬上受到衝擊。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2050年全世界的海平面高度,將比現在高出30公分。至於部分的海島國家,他們的海拔高度也不過是1、2公尺,況且30公分只是抬高的幅度,它的暴潮、巨浪將是它的十倍,這些國家其實正面臨「亡國」的危機。

海平面上升速度不斷地加快,是我們人類現在正要開始面臨的重大危機,更可怕的是,這個危機不會停止,它在未來的幾百年都不斷地衝擊我們。海平面上升就像是一個人老去,你沒辦法阻止他不老,頂多讓人的老化過程慢一點、優雅一點,海平面上升將永遠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

海洋酸化、熱膨脹

問:請教汪教授第2個問題,海平面上升會影響整個海水的結構,造成海水本身不管是酸化也好、溫度也好,或者是微生物、魚群的生存也都會造成影響,不只是人類居住而已,對嗎?

汪中和:對!海平面上升,反應到的是海洋暖化。海洋暖化除了讓海平面有熱膨脹,還有高山冰川的消融,以及海平面快速的上升。同時它也帶來物理、化學、生物性的改變。

所謂的物理性,就是我們海的熱膨脹;改變它的流動及海洋整個的海流結構,都跟過去會不一樣。所以我們氣候的調整、聖嬰現象、反聖嬰現象等週期頻率都將產生結構性的改變。

魚類大量搬家

第二個是化學性,如海洋酸化。二氧化碳在我們的大氣層裡有這麼多,其中有4分之1都是被海洋吸收進去的,海洋吸收了這麼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它現在一直不斷地酸化。

酸化帶來的結果,就是整個海洋的生物都受到了衝擊。而更可怕是海洋暖化也讓熱帶地區或溫帶地區的魚類開始大量的搬家,好比加拿大的外海,過去看不到的
熱帶魚種,現在都看得到。

換句話說,我們親眼見證熱帶的魚種往高緯度地區搬家,而且搬的越來越快,衝擊是全面性的。

問:我想再請教一個問題,明明冰川消融進到海洋,應該會把海洋的溫度降低,不是嗎?為什麼海洋反而越來越熱?

海洋越來越熱?

汪中和:在一個環境裡,如果放入低溫的水,一定會降低它的溫度。不過,高山冰川放到我們海裡的量跟海洋本身的量,差了100倍。所以放進去再多,對海洋來說是沒有很大的差別。

至於為什麼會越來越熱?就是因為溫室氣體濃度太高,太陽輻射到我們地表的熱能被我們留著越來越多。假設地表平均每1平方公尺。我們保留的熱能大概是2.6瓦特,而這2.6瓦特有90%都在海洋裡。

因為海洋有這麼多的熱能儲藏在裡面,溫度也就越來越高。這一次聯合國報告裡也有特別指出,海洋儲存的熱能是越來越龐大了。

問:沒錯!不過聯合國報告中提到很多的極端天氣事件,包括颱風、淹水、龍捲風跟熱浪,請賈博士為我們分析。

三颶風衝擊

賈新興:確實,這份報告有特別強調地球發燒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不只是整個地表溫度,就連海洋整個結構都受到破壞。另外對環境生態衝擊比較大,就是所謂的極端天氣事件。

譬如說,之前提到的多利安颶風、或是非洲莫三比克颶風等,這些都是在全球暖化之下,帶來比較極端異常的天氣型態。過去沒有出現過的,現在都常常發生。以前是百年一見,現在則是沒幾年就會遇到的極端天氣事件。

以過去五年颶風的影響來講,變化也是非常的明顯。報告中舉了幾個比較有名的颶風例子,譬如2017年的哈維颶風、艾瑪颶風、瑪麗亞颶風,三颶重創美國,使當年美國的經濟損失破第一名。

暴雨造成大量傷亡

除了颱風以外,還有極端淹水事件。比方是2016年的6、7月,梅雨季在中國造成大量傷亡,共計約310人死亡。另外像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因為暴雨造成土石流,還有日本去年的豪雨成災。

這也顯示,極端天氣事件在過去5年中,不斷在地球輪番上演,除了颱風、淹水、高溫熱浪、龍捲風及中高緯度的強風、風暴事件等都頻繁地增加。

森林大火頻傳

而以過去五年來講,最多就是高溫熱浪事件造成的影響。熱浪帶來的森林大火,特別是在今年初北極出現的乾旱森林大火,以及在亞馬遜、地球之肺也發生大火,雖然亞馬遜火災可能還牽涉了一點人為的因素,但整體而言,全球暖化在這之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

個人環保動員

問:聯合國這次的報告只是講一個現象嗎?還是有什麼改善方案?這是第一;第二,就是我覺得很沮喪,因為氣候的問題還是需要全世界都動員,只有少數人動員也沒用,畢竟動員也是要花錢、花力氣的,不曉得賈博士怎麼看?

賈新興:確實!這次氣候高峰會就有針對個人提出「Climate Action」,舉出10個我們可以做的,譬如5分鐘淋浴、少開車、隨手關燈、在地生產、循環經濟的使用、少吃肉、不用的電器插頭記得拔掉、零浪費、自備購物袋、重複使用物品等,都是我們每個人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國家政策改革

但真正要能做得,可以看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的全球報告,報告中有提到五點,我覺得對國家的政策非常重要。第一個是乾淨能源;第二個是更聰明的都市發展;第三個是永續的土地管理跟利用;第四個是智慧水資源管理;最後是整個工業的循環經濟。

問:請汪教授從這五大點中挑出您覺得我們特別需要做的。

五大點都要做到

汪中和:對我們國家來說,這五個都是最重要的。第一、能源轉型,我們一定要轉型,但要轉的非常好,才能讓國家受到傷害減到最小;第二、城市再造,我們城市一定要是綠色又能夠防災、抵抗氣候變遷的;至於土地的使用,現在我們已經開始推動國土計畫,計畫千萬不能遺漏氣候變遷的因素。

再來是我們的水資源,是台灣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所以水資源千萬不能忽略氣候變遷擔任的角色;最後,我們的工業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往低碳、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等快速發展,以上都是我們國家正面臨的重大課題。

主持人:結論太精采了!我們全民的共識,不管是有關於能源的利用、都市更新、永續的土地應用、水資源的管理及工業的轉型,都是我們未來需要準備努力的方向,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希望我們的國家、政府、人民都能夠同心協力,謝謝兩位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