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施凱文台北報導】海洋熱量上升仍頻傳,各國正視極端氣候事件。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6日舉辦氣候沙龍,解讀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指出,海水溫度升高讓颱風的強度增加,及冰層的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等事件,多年前的預測全成真,盼大家能夠多重視氣候變遷議題。
全球頻傳警訊
海洋溫度不斷上升,聯合國跨國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提供了一份《氣候變遷中的海洋與永凍圈特別報告》,報告顯示已觀察到的變遷與衝擊、預測的變遷與風險及如何回應海洋與永凍圈的變遷。
地球有75%皆為海洋覆蓋,全球氣溫上升,首當其衝的便是海水溫度升高,而溫度升高導致南極冰層及格陵蘭加速流失。熱帶氣旋數量雖無增加的情況,但氣候惡化將導致未來形成的颱風強度增加,絕對會影響到台灣。
根據這則氣候變遷報告,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6日舉辦了一場解讀報告的氣候沙龍,副執行長張楊乾指出,像是海洋熱量升高於近幾年頻傳,而且沒有結束的跡象,是因為氣候變遷已經對地球造成許多不可逆的影響。
專家表示,海洋生態系統因海洋生溫的影響,包括熱浪頻率增加、酸化、含氧量降低及海平面上升,已觀察到生物棲息地、多樣及生態系統功能造成嚴重衝擊。且大家如果沒形成共識,其實很難達成阻止海洋升溫的任務。
差半度差很多
童慶彬教授表示,許多極端氣候事件,都一一顯示了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並不能將其視為正常。例如2018初的春天曾文水庫乾掉剩草地,然後同年8月又下大雨淹大水。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則強調:「大家不要小看0.5度的升溫,只要將預測上升2度降到1.5度就能爭取到很多時間。」
童慶彬表示,看到那麼多極端氣候的事件,其實還是可以用樂觀的態度去看待,但一定要正視這些問題。並說:「其實台灣科學界做不少,政府也做很多,但缺乏一個資訊平台讓各單位可以透明化自己的成果。」政治跟科學結合還須加強,否則各界研究資料雖有成果,無整合就只是個別的研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