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觀造成少子化 學者:世代落差大

張元融 2019/08/04 14:42 點閱 17722 次
世新大學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詹昭能於4日發表《台灣成年人婚育概況問卷調查》,現場座無虛席。(photo by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
世新大學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詹昭能於4日發表《台灣成年人婚育概況問卷調查》,現場座無虛席。(photo by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

【台灣醒報記者張元融台北報導】少子化成因不只經濟壓力!世新大學愛情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詹昭能發表《台灣成年人婚育概況問卷調查》表示,影響結婚與少子化的關鍵因素除了經濟,還有社會性支持(公共托育政策、家庭支持系統)與家庭價值觀。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評論,有別於過往簡單的單一歸因,此研究凸顯出家庭觀仍是婚姻少子化關鍵主因。

家庭觀世代差距大

「過去經濟條件差,父母仍生養眾多;為何經濟相對富裕的現代,卻視生養小孩為畏途?」詹昭能給出答案,現代人講究「自我」;而傳統社會為了養家活口,多子多孫多福氣觀念根深柢固,此兒孫滿堂的幸福感,即為家庭價值觀。

針對題目「結婚是否經仔細考量?」結果顯示,年紀愈輕,對婚姻的考量愈慎重。詹昭能指出,影響「結婚與否」的主因是與年齡成正相關的「家庭價值觀」(婚姻價值、人生觀),社會支持性因素則較薄弱,凸顯家庭價值有很大的世代落差。

中研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美國社會僅有62%的人認為「結婚是重要的事」,而「為自己負責」佔97%,「當一個好鄰居」佔62%,顯見現代社會強調個人主義,婚姻的重要性正在式微。

不婚十大理由

網路溫度計統計《不婚族的十大理由》包括:不想生兒育女、父母不認同交往對象、還沒有定下來的打算、經濟能力不夠、對愛情感到失望、先以事業為重、結婚只是多了張紙、擔心會離婚收場、等待真愛降臨。詹昭能補充,從未談過戀愛的大學生約佔4成。

針對「不生現象」,詹昭能表示,影響生兒育女的關鍵因素為:自身經濟、養育價值、本身喜歡小孩;且愈願意為家庭犧牲的人,愈願意生小孩。楊文山則指出,初婚者約有46%是奉子成婚。另外,生養現象也體現出社會不平等現象:高學歷女性,結婚雖晚,但生育數較多;而低學歷女性,結婚雖早,但生育數較少。

上半年人口負成長

「在台灣養小孩實在太貴了!」詹昭能指出,據2006年研究,在台北養小孩,一年得花60萬以上,養小孩的機會成本太高。他還說,生育率(每位婦女的生育人數)若未達1.3,即為重大警訊,而台灣則是未達0.98,政府才開始將生育問題視為國安問題。

「去年新生兒18.2萬,近年生育率約1人,台灣真的會自然滅亡!」楊文山指出,今年「上半年」出生數8.6萬、死亡數8.8萬,為我國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現象。他提醒,若生育率維持在1.0,本世紀末台灣將只剩下1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