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不會淘汰你 只會讓你更幸福

醒報編輯部 2018/07/23 10:29 點閱 14674 次

AI將統治人類?

內建AI的家電製品,已在二○一七年開始販售。電視上也能看到介紹新產品的廣告。我已經能想像綾瀨遙或新垣結衣在廣告中,說著「AI冰箱問世了!比我還聰明哦!」之類的畫面。看了廣告之後,家庭主婦會說:「孩子的爸,聽說冰箱有AI了耶,週末要不要去○○電子商城看一下?」

AI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我們的工作也因此出現變化。即使你認為AI與自己的工作沒有關係,但公司高層可能下達指令:「我們公司要積極採用AI技術」,顧客不斷提出「請問貴公司是否已運用AI技術?」之類的問題。因此,早一步認識AI,能讓你領先時代一小步。

現在,你對AI的了解有多少呢?目前,「數位落差」日益趨向M型化。基本上,可大致分為「非常了解」、「完全不了解」兩大類。科技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前半最重要的商務關鍵字,不了解科技的人將陷入企業的競爭落差,甚至導致個人的薪資落差。因此,我們該做的第一步就是認識科技。就算是,AI已經一步步進入你的家庭。

到底什麼是AI冰箱呢?情況大概是這樣:一台搭載小型攝影機的冰箱,攝影機內建AI系統,可以透過影像辨識冰箱裡的食品。如此一來,可以自動得知某些訊息,例如:冰箱裡還有幾顆洋葱,或是高麗菜快要爛了。

而且,冰箱能提出以下的建議:「已經有豬肉和青椒,再加上蠔油,就能炒青椒肉絲」,也就是主動建議菜單。使用者不需要特地上食譜網站Cookpad查詢,AI便提供運用剩餘食材的食譜。

此外,像是去超市購物時,經常發生忽然忘記「家裡還有美乃滋嗎?」的情況,AI也能解決這個問題。冰箱可以連接物聯網(IoT),人們只要對冰箱說話,它會自己向超市訂購美乃滋,解決家庭主婦或主夫的煩惱。

你肯花多少錢買這台內建AI技術的冰箱呢?在日本,目前一般最新款的家用冰箱售價大約是二十五萬日圓(約為台幣六萬五千元),如果AI冰箱的售價是五十萬日圓(台幣十三萬元),請問你會買嗎?老實說,這個價錢我買不下手。不過,若只多五萬日圓(台幣一萬五千元),我大概會考慮,相信大家也是這樣。

AI能深度學習

不知道大家是否會這樣想:「只會建議食譜啊?還以為內建AI有多厲害。只有這種程度的話,不買也無所謂。」雖然AI一直在進化,但目前能做的事還是很少。能自動辨識冰箱裡面的物品是洋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進化。關鍵因素是,機器人已有智慧能「深度學習」。

其實,AI能自動判斷冰箱裡的物品是洋葱還是高麗菜,這項進化源於「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科技。提到深度學習,通常會搭配貓咪的照片,進行詳細分析。這項複雜的說明往往讓所有人覺得一頭霧水,因此接下來只用一句話來敘述。

深度學習的厲害之處,在於「機械有了眼睛」。過去的AI要靠人類逐一教導知識,才能變聰明,這個方法稱為「規則式」(Rule-based)。以洋葱為例,人類要事前將圓形、顏色是褐色、有縱向紋路、頂端有點尖等外觀特徵」的規則,輸入電腦程式,AI才能理解「這是洋葱」。

不過,在2012年到2014年間,深度學習技術出現重大突破。人們不需要逐一教導AI學習洋葱的特徵,只要讓電腦看大量的洋葱照片,AI就會自動辨識並學習:當一個物體具備這些特徵時,極可能是洋葱。

這個道理與小孩用眼睛記住雲、鴨子的方式相同,電腦也能以宛如透用眼睛觀看的方式,來辨識影像。從此之後,AI一口氣變聰明了。

思考你的工作價值

接下來,要從AI不擅長的領域,探討人類的工作價值。在主題為「科技×工作方式」的培訓中,某次我臨時起意,在白板上畫出一個分類矩陣圖。橫軸左邊是理論、分析、統計能力,也就是「類似Excel的能力」。另一邊則是感性、身體、直覺的能力,也就是「人性能力」。

縱軸下方是在標準化之下大量執行的能力,稱為「結構性」。換句話說,就是「形式化的工作」。另一邊是針對尚未標準化的事物,先提出問題,再進行標準化的能力,稱為「非結構性」。

在這四個領域裡,AI擅長的是哪個部分呢?相信大家都猜得出來,左下方肯定是AI擅長的領域。進行邏輯分析,從大量資訊中進行統計性思考,高速運轉、反覆實施,正是電腦與機器人擅長的範圍。為什麼電腦擅長大量、高速、重複同一件事?理由非常簡單,就是電腦不會累,也不會膩。

當大量、高速地進行單一作業時,人類容易疲勞。這是因為我們有身體。此外,一直做同一件事,我們會感到厭煩。不過,電腦不會說「我膩了,不想做這份工作」,因為電腦和機器人沒有感情。

對於擁有身體與感情的人類來說,疲勞和厭煩都是自然現象。這或許可說是人類的缺點,但正因為擁有會累的身體與會厭煩的感情,人類才會思考創意,這正是人類的優點與趣味。

也就是說,在需要創意思考的領域、追求身體及感情的領域,人類在與AI相比之後,仍然位居上風。因此,只要我們在AI不擅長的領域增加工作份量,就能在人類價值優於AI的狀態下工作。

但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左下的領域,最好抱著危機意識:「在不久的未來可能被AI取代。」忽視自己的感情與疑問,漫無邊際地重複同樣的工作,正是機器人的工作方式。然而,從事這樣工作的人,是因為喜歡跟機器人一樣的工作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問題可能出在工作的交辦方式,或是組織的做法上。

幸福時代來臨

其實,二十世紀可說是「將人類機械化的時代」。二十世紀前半,汽車的始祖福特T型車(Model T)問世,衍生「大量生產」的機制。在大量生產的時代,把許多人放在同一個地方(工廠或公司),讓他們從事單一工作,才是效率最好的方式。「效率」成為最重要的績效評核指標(KPI),因此當時人們的感情與疑問被視為沒有效率,並置之不理。使人們成為機器人的正是二十世紀。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人們開始覺醒。這是個光靠效率也無能為力的時代。人們察覺,一味追求效率,無法獲得幸福,於是產生感情與疑問,同時人類的身體與心靈也發出悲鳴。AI則隨著人類的覺醒,在同一時間登場。

很多人說,AI會搶走人類的工作。但正確地說,本質上是AI取代「機器人式的工作方式」。當我們把不斷重複單一作業、只追求效率的工作交給機器人時,人類會更加輕鬆。唯有思考創意,並帶著豐富感情工作,才能夠讓工作更愉快。人類應該從二十世紀的束縛中解放,從事有人性的工作,這才是AI時代的幸福工作方式。

愛因斯坦夢想中的5堂 AI幸福學:人不會被淘汰,未來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2020年人工知能時代 僕たちの幸せな働き方
作者: 藤野貴教

譯者: 侯詠馨
出版社:大樂文化

出版日期: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