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聶建中(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與談人:李述德(前財政部長)
林火燈(前證交所總經理、福邦證券董事長)
主持人:今天要談的是有趣又重要的財經議題。我們今天會從權證的實務上來說明,我們鼓勵投資人注意權證的優勢。先請在證券業中經歷豐富的林董事長說一下權證的內涵及優缺點。
善用槓桿倍數
林火燈:權證確實如主持人所說,最大優點是本小利多,若能充分發揮他的槓桿倍數,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雖然他很小,如果投資人要投資權證的話,從過去的研究發現,若是持續地、深入地研究權證,獲利是可觀的。
之前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有一位泰勞,在一段時間中如何把8萬的台幣變成1000萬的台幣,我相信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能力,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省思:他為何做得到?
投資人在操作權證的時候是要做功課的。第二個是必須先看過資訊,比如說台灣市場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權證資訊平台,裡面有各種不同券商發行的權證和其基本資料、波動率與波動性等,對本錢比較少的投資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標的,但務必要慎選、關心這個平台,而不像過往用報明牌、猜測的方式下手。
主持人:謝謝林董事長很好的建議,投資人一定要做功課、更深入了解,不能在市場中人云亦云、被投資專家帶著走,因為這確實比股票要複雜一些,投資有利有弊,我們請李部長補充一下。
李述德:觀眾應該可以體認到要用知識與資訊來賺錢,透過資訊、知識的蒐集、整理與分析,再透過財務槓桿以小搏大,講起來很簡單,便是幾個專門的概念,多的時候買,空的時候賣。有兩件重要的事情,一為整體的證券市場與國際趨勢變化必須要掌握,然後是個股的選擇。
個股的選擇
個股的選擇必須要觀察,不可能現在的權證有兩萬多檔都買,然後要跟股票與現貨市場做連結,這個叫做空的。剛才說很多的資訊平台都有提供這樣的服務,建議各位作點功課透過腦力與知識,就可以賺錢。這是現在在證券市場非常重要的商品。
現在證券市場幾大類的商品,像是 TDR、Warrant、權證、Security、ETF、ETN等,種類非常多,他最好的優點就是以小博大,風險相對來說透過資訊掌握就會比較小。
主持人:以小搏大是權證的特色。我們在教學中也都說他獲利無窮、損失有限,例如權利金。像以前如果我們跑一個循環,就是權證的買權和賣權,不管怎麼說他是有一些學理基礎背景。就像剛才部長所說,如此多種類一定要去研究各股的權證,好好做功課。
越了解他、越會追蹤個股的趨勢,唯有如此才可在這個投資中獲勝。另外,對於股票和權證,台灣有許多制度的修改,目前有一個明年要上路的、很重要的制度叫做「逐筆撮合」,他會影響到投資人,甚至整個市場。
我還是請正在證券業的林董事長幫忙說明一下逐筆撮合的概念與他大概影響的部分。
每五秒逐筆撮合
林:目前逐筆撮合的制度是每五秒一次。也就是說今天有一個單子打進去,我們把買賣單集合起來,每五秒就撮出一個可以滿足最大成交量的價格,這就是我們現在「集合競價」的概念,這個集合競價是過去在李部長在交易所的時代從30秒、25秒,漸漸變成20秒、15秒,變成5秒的想法,就是希望過渡到現在的逐筆撮合。
現在的逐筆撮合就不是等到五秒了,今天若是有一個單子進來,隨到隨撮,這樣會形成一個差異,如果在五秒鐘撮出來的話可能會有不同的買賣價,逐筆撮合的話就是一個交易進來必須滿足全部撮完,所以他可能的成交價格會有不同,這確實是我們的市場要重新適應的問題。
每五秒撮合的透明度是比較低的,隨到隨撮的透明度就會比較多,但對將來的投資人來說需要重新適應,因為我們的撮合制度改變了,也有人擔心說,這樣是不是對散戶的投資人不利。我個人的觀感是投資人在決定要買的時候,這樣微小的差距是有限的。
事實上這樣的改變,反而對中實戶(投資額介於大戶和散戶之間的投資者)會有影響。對中實戶的影響是,這個制度本身也有一些工具。如過去有些中實戶想試探這個市場的深度,或者要隱藏自己真正的意圖,那麼在逐筆交易時他所使用的手法就會不一樣,如果這些中實戶真的做了功課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個制度將在明年三月上線,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改變,只是大家需要時間去適應。
主持人:董事長講的非常清楚,逐筆撮合的確在制度上有所改變,民眾一定要設法去適應。現在也請曾經是證交所董事長的李部長做一點補充,說一下這個改變對證券商、投資人有哪些影響?
對投資環境的影響
李:這項逐筆撮合的改變,首先該講的是這樣的改變到底好不好?事實上以前這叫集合競價。但是必須等30、25、20、15秒的時間才能完成撮合。未來改為逐筆的話,對投資人來說當然就有更多的選擇。這樣的趨勢事實上全世界都在做了,幾乎只剩台灣還沒執行。
過去我要推動這個步驟,國內環境一直不適合。現在能在明年三月實施非常好。第一個是可以跟國際接軌,第二是讓投資人有更多更大的選擇。以前如果說還需要5秒等候,以後就不需要了,這樣選擇的機會就更多了,所以是對投資人很有利的事,但有些人還是有不同的看法。明年一旦能夠實施,就可以跟全世界接軌,外國的法人也就更願意進來投資。
主持人:主持人:剛才對權證以及可能之優缺點做了分析,也對了我們的交易制度,如逐步撮合制度做了深入解析。現在來談台灣的金融商品。對國際來講,台灣資金是夠雄厚的,特別是很多商品不斷出現,有的係數很高很相關、有的係數很低。我想請教證券市場的前輩,我們有那麼多的產品組合,包含最近推出的新商品,想請兩位幫觀眾解說一下。我先請部長,從券商的立場,如何運用多元化的國外商品讓市場活絡?
投資工具選擇多
李述德:市場東西越多,消費者的選擇就越多。證券市場中,現貨、期貨、債市跟基金。現貨裡面又分很多類,剛才講的TDR、WARRANT、STOCK、ETF、ETN等等。目前國內的證券市場大約兩萬多檔,不包含國外的。
投資選擇機會多,就有更多賺錢的機會,這是第一個商品多元基本的目的。商品多元對投資者(公司企業)可發行各種金融蒐集資金,另一方面提供投資大眾有多的選擇。證券市場提供這樣平台幫助企業籌資、協助大眾投資。全世界基於每個國家經濟、金融市場發展不同,商品逐漸的開發、創新中。這也是投資選擇的機會。
主持人:是的,我們很多商品不斷的推陳出新。商品很多,係數有的高度相關,多元之後就可從高相關與低相關之間做選擇,可分散風險、在報酬與風險中取得最佳效用。請董事長分析一下,商品的相關係數高低是如何影響投資的呢?又有那些投資商品可以給投資人比較多的選擇?
林火燈:除了剛剛部長所提的以外,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台灣過去幾年確實在資本市場產品多元,做得還不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般來說要做投資組合的話,最好是不要把所有商品放在同一個籃子,風險太高,若商品不要放在同一籃子,最好商品之間相關係數越低越好。如股票、債券、期貨等,理論上這三個互相之間相關係數是低的,代表今天股票全世界都不好的時候,債券是好的,或是當股票、債券不是很好的時候,可能這時候就是期貨上來,對投資人來講,是有保障的。
風險大小有考量
另外一個也十分有趣,即便相關係數高的,有些投資人願意冒險,有些投資人比較不願意承擔風險,所以我們市場的商品有不同槓桿的倍數。如最簡單的股票買賣,你如果賭大一點還可以有信用交易,不然還有權證,還要再大一點還有期貨選擇權,所以我們給投資人很多選擇。
甚至我想這幾年李部長在交易所時所帶領的,我們連結日本、美國、印度、中國的市場,投資人要做的是全球分散投資的話也非常方便,所以我想產品多元對投資人來說不只是一個理論,而是非常需要。
其實部長也有提到所謂的創新觀念,對市場與中間機構很有意義。主持人剛才也提到,過去常鼓勵投資權證,權證不是買來做長期的,而是做短的,只是後來又發展出所謂的牛熊證,這又是可以做長的。我們原來ETF是鼓勵要做長的,我們後來又展發展所謂的槓桿/反向,又不是做長的。所以我們在產品的研發上,對市場的形象來說其實是非常正面的。
如果像跨市場,發行滬深300的ETF,是連結上海與深圳兩個市場,發行人在香港,可是標的是在台灣,所以我們產品的發展是把不同市場做連結。我想,如果產品可以如此多元,不只是對投資人,對市場本身的意義也非常大。
分散風險看係數
主持人:非常有道理。當商品不斷的創新,有更多的商品,再跨市場後可以結合更多的商品,再用槓桿,讓我們可以以倍數成長,我覺得這都很重要。剛剛提到相關係數,其實基本上是一個理論名詞,具有相當的理論基礎。也就是說今天有100萬,你可以投銀行,彰銀30萬、一銀30萬,華銀40萬,這樣有意義嗎?
係數基本上是完全正相關,幾乎是1,所以投資並沒有分散到任何風險,雞蛋還是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但放一個在台積電、一個在一銀,這時候就有分散,因為他們的係數可能完全的負相關,這就是我們在財務學中提到,如何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風險持平卻創造的高報酬,或者報酬一樣但風險降得很低,這是很重要的學理。
最後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上市公司進場的機制,現在要加強審核,將來也有所謂退場機制,退場機制之後又如何輔導相當重要,我覺得部長您在這裡應該會有一些感觸,請您跟我們分析一下好嗎?
李述德:將心比心,投資的時候需要很好的標的,這個好與不好是我們證交所的機制篩選出來的,相反的,不好的話還留在市場給大家做選擇豈不多此一舉?所以保留好的、排除壞的,有進場的有退場的。現在退場相對來講沒有太大的強制性,希望以後能夠進展到一定的程度,不好的在一定條件下退場,不要給消費者太多無謂的選擇。
進場方面我們要強化上市的審查機制,讓不同的市場、條件、產業等等,同樣的邏輯,已上市上櫃的股票在何時須強制退場以保護投資大眾,也是我們證券市場主管單位應該要做的事情。
上市難、下市也難
主持人:我有一個問題,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他一旦上市了,如何輔導?又如何讓他願意順利退場下市?理論上進場我們嚴格審查,就是為了保護投資人。萬一公司不是很好,看不到潛在損失,我們又把關,可是他進來了。現在我們講退場機制:你如何輔導,讓這些公司覺得他應該退場,能夠順利退場而無負面影響。
李述德:很重要的就是資訊透明、財報的核實,如果仔細去把關、督導,讓公司的質與名能夠一致,不要讓外表似乎光鮮亮麗,其實內在已經掏空。一些條件如何設定,與進行程序怎麼走都必須有一定的機制去做,這樣的話,投資方了解,讓公司本身了解,配套機制到位的話辦理退場就會比較順利。
林火燈:我想剛剛部長也談了很多,我就從我們業界來看。有人會如此認為:台灣上櫃的制度,進場很困難,但退場的部分也不易,進場規格嚴,退場卻也不容易。有點像過去我們的大學聯考,進大學很難,混四年很容易,我想我個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針對進場跟退場,我想天下事都是物極必反,就會產生一個反思:上市公司的規格要這麼高嗎?當然這裡對於資訊透明、內控這些我們不能打折扣,但是獲利方面,現在要求一定要有獲利才能上市,必須這麼做。
所以前一段時間開始有所謂多元上市標準,比如說有些企業暫時不須那麼過慮,過去很難退場,但現在大家也覺得不合理,如果讓這樣一個公司長期在那邊,對投資人、整體市場都不好,所以我們應該要讓這些公司退場,那如果看國外的一些例子看,在有些國家是有些評估標準,如果公司屬於這類的話就必須退場,所以我們若往這個方向走,還是走在對的軌道上,不管對投資人或是市場,或是從國際接軌的角度來看都是好的。
ETN新商品特色
主持人:剛剛講到商品多元化,ETN已經推了太多、證交所也審了好幾個。最近我也去審了好幾檔又是新名詞的,我在上課時跟學生提,他們都沒聽過。我想請問,看哪位能夠說明一下ETN到底是甚麼,他多元化的出現對民眾有甚麼好處?
林火燈:ETN其實跟ETF類似,他也是去追蹤一個指數,就像我今天看到的永豐好像要發行台灣指數公司幫他們編的,類似台灣50,但是他選擇可能是按照外資持股比較高的、績效又好的,這樣的產品差別就是ETF是投信發的,證券商想要發這個產品,從證券商業務的角度來看,一直有這個聲音,我們現在的WARRANT是券商來發的,在香港是上市公司發的,從券商的角度來看,自己能夠有一些商品對自己的業務有一些幫助,ETN就是是屬於這個屬性。
主持人:我相信這個新的商品出來,有趣的是他跟ETF很像,發行方是不一樣的,是證券商。詳細的投資背後過程與投資的規則,我相信等他推陳出來之後(約在四月中)會出現好幾檔,希望觀眾能夠稍微注意、了解一下,將來投資標的又多了好的選擇,可以做更好的、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