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當前全球危機的世俗化根源(20190331天主教石版週刊)

邱慕天 2019/03/31 19:09 點閱 6926 次

《天主教石版週刊》
The Tablet
Christianity, morality and the global crisis

近來有兩件大事佔據了西方世界的媒體版面:紐西蘭基督城的恐怖攻擊,以及英國脫歐。在本期《天主教石版週刊》,英語世界的公共神學泰斗米爾班撰文指出,這是同一個時代趨勢的兩個面向:自1945年以來一直主導全球的自由主義世俗秩序的崩潰,以反移民、反多元文化入侵的形式展現。

人格主義 抗世俗思想

米爾班指出,不少傳統基督徒在一旁看笑話,認為世俗主義正自食惡果;但他表示,被侵蝕的並不只是「世俗自由秩序」,更是歐洲基督教文明為這個自由秩序提供支撐的精神遺產。

上一個西方秩序的重大危機時代是在1930年代。那時歐美的思想界剛經歷一次世界大戰的幻滅,隨後又有美式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追兵進逼,要取基督教神學思想的系統而代之。幸而在此時,基督教思想家也人傑輩出,以「人格主義」(personalism)對抗那些壓縮和取消人性的世俗思想。

諸如別爾達耶夫(Nikolai Berdyaev)、穆尼耶(Emmanuel Mounier)、馬里旦(Jacques Maritain)等思想家指出,扮演有意義的社會角色,是人生最重要的實踐。然而無論是高壓監控的政權(共產主義或法西斯),或是無政府般的自由市場(經濟自由主義),都有可能損害我們日常人際間彼此互惠的社會倫理關係,用法律或金錢麻痺人的靈性。

人權輔以自然法

法西斯在二戰失敗後,接續而來的是震懾世界的共產主義,讓有識的基督知識份子堅信,「人權」本身的概念太過空泛,必須輔以自然法,以鞏固不可剝奪的人性尊嚴,而於此同時,也必須要求個人為自己負責。這化作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神學家馬里旦參與了它的起草。

「民主」制度選出獨裁者(如希特勒)的教訓,則漸漸地導致民主的意義往「社會福利」的方向變形:強調所有公民平等(選擇)的權利,漸大過於相信一人一票就能選賢與能。在此趨勢下,我們見證了聯合國、歐盟,以及戰後歐洲「福利國家」的形成。

由聖而公的燈塔

米爾班認為,這一切機制在21世紀崩潰的原因,在於其中基督教神學的道德影響被淘空。嬰兒潮下一代的孩子只被教導自由和民主,卻拋棄了基督教社會思想的視野。文化自由主義與經濟新自由主義合謀,養成資本主義下自私自利和為富不仁的個體;教會、媒體、大學…等社會黏著劑的衰退,讓市場(經濟)或政府(政治)的粗糙直接得以傷害人性中的溫柔。

因此當前這個撕裂人類社會共同願景和人性團結的危機,應當要被視為一個復振基督教公共神學的契機。基督教的世界議程,不應當是在「狹隘的本土主義」與「講漂亮話的世界主義」中二選一。想像一個跨國的、「聖」而「公」之教會代表的意義:它不應該繼續處在世界的邊緣,而應成為世界中心的燈塔。

https://www.thetablet.co.uk/features/2/15700/christianity-morality-and-the-global-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