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開發天然DNA 生物材料潛力大

許嘉琪 2018/12/12 16:05 點閱 44860 次
由清大光電所副教授洪毓玨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光感DNA奈米複合物技術」,獲得國際肯定。(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由清大光電所副教授洪毓玨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光感DNA奈米複合物技術」,獲得國際肯定。(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許嘉琪台北報導】「也許有一天,我們使用的液晶螢幕會是用DNA做出來的。」由清大光電所副教授洪毓玨帶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光感DNA奈米複合物技術」,用DNA製成光電元件。DNA材料除了天然、可分解,更具有低成本、高效能的特性,極具產業發展潛力。科技部工程司司長徐碩鴻說,若成熟發展,將可顯著減少電子廢棄物的產生。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生物原料逐漸成為材料發展新趨勢。洪毓玨表示,目前天然生物素材主要用於「包裝」,例如,可口可樂的PlantBottle,有30%的比例來自植物原料,取代塑膠,讓大自然更能輕易分解。她說,DNA材料除了能減輕環境負擔,更具有豐富的理化特性,讓素材有更多「功能」。

清大光電所楊梓鍵舉例,像是實驗室已經研發成功的「DNA光電元件」,就是得益於DNA的絕緣性高,而且能夠輕易與染料結合,因此,能有效提升能量轉換效率,「讓亮的更亮」。洪毓玨說,DNA素材不只能應用於光電產品,也可以和其他材料結合,極具跨領域發展潛力。

DNA材料另外一個優勢是「製作成本低」,由於DNA容易取得,「幾乎所有生物都有DNA」,製作團隊能夠利用任何廢棄的天然素材進行萃取,製作過程也是低耗能,是個有利基的發展項目。

「光感DNA奈米複合物技術」榮登應用物理權威期刊雜誌APL創刊50周年特刊,被評為「近年最受矚目的突破性研究」。科技部工程司司長徐碩鴻表示,如果DNA素材發展成熟,將可顯著減少電子廢棄物的產生。洪毓玨也呼籲,產業界一同參與,推動技術產業化,讓DNA材料應用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