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廳、修馬路? 國手生涯受關注

許嘉琪 2018/10/17 16:39 點閱 17472 次
立委柯志恩於立法院質詢。(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立委柯志恩於立法院質詢。(photo by許嘉琪/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許嘉琪台北報導】「退役後,職棒選手不是去開餐廳就是修馬路。」立委柯志恩質問,光榮之後,為台灣體育奉獻一生的國家選手,究竟去哪了?立法院17日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議就運動員退役輔導政策等議題進行報告。其中,運動員的退役輔導問題,以及印尼亞運後勤狀況,受到各黨派熱烈討論。

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表示,台灣選手出外比賽的後勤一直為人詬病,選手沒吃早餐、或只吃泡麵果腹的情形時有耳聞。至於本屆亞運,整體後勤狀況已有進步,但住宿資金分配,仍引發爭議。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問:「選手們住一晚50美金的旅館,而隨行的官員、陪賓們卻下榻600美金的高級住宿,資源分配的道理何在?」

柯志恩表示,政委、部長都有出國經費,住宿應該從這部分撥款,「預發基金就該好好用在選手身上」。洪慈庸也強調,體育署需強化補助核銷的監督機制,將所有款項出入都劃分清楚,確保資源不被濫用。

「退休的職棒球員都去自行創業了啦,有的去開餐廳,有的去修馬路。」柯志恩強調,政府沒有好好為運動員規劃退役後的生涯。而且運動員居於高職業傷害風險,政府又沒有強制提供勞退金,如果因傷結束體育生涯,是沒有退休金的。制度的缺失,讓這些為國家賣命的體育員,在光榮之後,前途茫茫。

洪慈庸說,台灣仍沒有走出文憑至上的觀念,如果不能完善運動員的退役政策,有哪個孩子敢於走上這條「沒有未來」的路?

柯志恩表示,這些運動員的技術很珍貴,安排在社區作種子教練,也是政府能夠規劃的方向。洪慈庸也提到,團體法19條規定「500人以上公司,應聘體育人員,協助推廣體育休閒活動」是退役運動員的機會出路之一,但目前法條以獎勵的方式進行,並無強制力,希望體育署能制定懲罰提款,讓法條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