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衡談教長條件 擔憂政治清算

楊蕓 2018/06/08 17:29 點閱 19699 次
前中山大學副校長周逸衡表示,教長除了在各階段教育中具備清楚的理念、品格受人尊重,更重要的是秉持「依法行政」的原則。(photo by楊蕓/台灣醒報)
前中山大學副校長周逸衡表示,教長除了在各階段教育中具備清楚的理念、品格受人尊重,更重要的是秉持「依法行政」的原則。(photo by楊蕓/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教育部長要有什麼條件?前中山大學副校長周逸衡受訪時表示,教長除了在各階段教育中具備清楚的理念、品格受人尊重,更重要的是秉持「依法行政」的原則;但談到學者不願背負政府卡管的任務而導致教長難產,周逸衡感慨說,「相信每位在考慮接教長的學者都抱有理想,但如果這個理想要在違法、枉法的基礎下執行,恐怕沒有一個自尊、自重的學者願意承擔這個責任。」

教長要有理念、品格

周逸衡表示,教育部長應該從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非常清楚的理念,因為他負責全國教育、更是人才培育的掌舵人,「品格」必須受人尊重,「他不會是一個完人,但至少沒有讓別人不能尊重的所在。」

「教育部長並不是教育的匠人,也不是熟悉教育技巧或者單單懂得教育知識的人。」周逸衡認為,教育部長應該在他的理念下,做為一位真正了解教育方法、懂得教育技巧的專家,例如在基礎教育政策中,教育部長應尊重基礎教育界的專家,「當然前提是這些專家的原則必須和部長的理念一致,部長的理念也要與國家社會的發展相吻合。」

談到高等教育,在大學教書超過30年的周逸衡感慨地說,教育部應該給予大學高度的尊重,不應去挑戰高教工作者的任何專業決定,也應尊重各大學自己建立的制度和體系,「即便這位部長曾經當過大學校長或大學教授,也不應去用自己的觀點去改變或影響教育界的專業決定。」

教長不應成為政治附庸

周逸衡強調,教育部長的責任是掌舵、抓原則,即使他的理念不一定能與國家百年大計相符,但至少不應淪為政治的附庸或陪襯者,且教育是長期工程,「不應成為政治的依附者,或獵逐於競選活動,替任何候選人站台,因為教育部長不應為特定人而扭曲教育工作」,此外,教育部長不像經濟部長、衛生署長等首長,受到短期政策的影響,因此不應把自己看得這麼渺小。

周逸衡接著強調「依法行政」至關重要,他說,卡管案已經明顯超越法律的授權範圍。「大學依章程選出校長,除非自己先違反章程,否則教育部沒有權力對大學選出的人指三道四」,他強調,前兩位部長之所以惹得一身腥,就是因為沒有堅守依法行政,「相信每位在考慮接教育部長的學者都抱有理想,但如果這個理想要在違法、枉法的基礎下執行,恐怕沒有一個自尊、自重的學者願意承擔這個責任。」

不應清算赴陸教授

而卡管案也燒出學者赴陸講學爭議,日前更一度傳出教育部要清查學者的赴陸計畫。周逸衡表示,過去因為兩岸同文同種,以及大陸在各領域的科學、學術發展比台灣落後,許多台灣知名教授都有機會到大陸替他們演講、指導研究生或協助科技發展,「如果要把大陸當敵人,去清算哪位教授在沒有經過正式核准的情形下赴大陸交流,恐怕會將所有知名教授通通打入敗部去。」他說。

周逸衡提到,多年前,國科會曾想清算教授取得國科會獎助金的使用細節,差一點造成許多教授被打入牢獄之中,最後經過跨部會協調,採取了既往不究、從輕處理的方式而落幕。他認為,兩岸關係非常特殊,如果政府要盤查每位學者去大陸交流的紀錄有無違反20多年前就制定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恐怕許多知名教授都被貼上違法、不愛國的標籤,這應該不是國家所樂見的。

周逸衡強調,《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約束的是早期的兩岸狀態,但在馬英九執政時,兩岸關係已有急劇的改變,許多人對學者去大陸交流已經沒有那麼計較細節,現在政府突然要來清算,能在這個照妖鏡下遁形的知名教授恐怕也為數不多,「國家用人為何要在政治翻轉後,讓教授去背這個不應該由他們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