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動輒發誓退出政壇 選民不再買單(彭蕙仙)

彭蕙仙 2018/04/24 18:04 點閱 5272 次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表示,如果得票數是第3,他就永遠退出政壇。(photo by wikimedia)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表示,如果得票數是第3,他就永遠退出政壇。(photo by wikimedia)

為了爭取台市北長提名,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展現了積極必勝的決心,宣佈獲得提名參選後,如果得票數是第3名(意即輸給現任市長柯文哲及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他就會永遠退出政壇,並請民進黨不必為他安排任何職務。不久之後,丁守中也宣佈,如果他選成了第2名(輸給柯文哲),那他也將永遠退出政壇。

重大承諾成為工具

網路上有個笑話說,世界有4大不可信,分別是:英國研究、大陸製造、南韓起源與台灣報導,台灣政治人物的發誓,應該可以列為第5。

因為就在姚文智誓言選成第3就退出政壇之前,他的民進黨前輩蘇貞昌才剛違背8年前「不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職務(指過去的台北縣長、現在的新北市長)選第3次」的誓言,蘇拗說是因為看到新北人民的需要,不得已只好出馬。

甚至姚文智的「師父」、現任駐日代表謝長廷也曾在投入2008年總統大選時許下,「一旦敗選就退出政壇」的承諾,而後雖曾略為沉寂了一段時間,但他在2010又復出了。

也是一種「恐懼訴求」

其他說過要退出政壇但最後卻仍熱衷參選的政治人物不少,各種政黨顏色的都有。可見這些政治人物只是把「退出政壇」或甚至「永遠退出政壇」等重大承諾,當作是一個工具,希望用這種破釜沉舟式的態度,讓人們擔心,「如果這次不投這個人一票,恐怕就沒有以後了」,因此趕緊付諸支持的行動。說起來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恐懼訴求」。

不過,隨著食言者眾,政治人物的承諾甚至發誓,已變得越來越廉價,很多選民不想再做「看戲的傻子」,對政治物動輒說「退出政壇」之類的重話,逐漸無感,當然也使得這類政治語言的邊際效益遞減。

難怪有網友笑說,姚文智這次台北市長只要選到第4名就不必永久退出政壇啦。這話雖然很酸,但也可看出大家越來越不把政治人物講的話當一回事了。

承諾越來越廉價

當然,也可能有部份政治人物在做出許諾的當下,確實是真心決定如此,只是事與願違,落敗後的人生路走得不盡如意,於是想來想去,還是只能回到自己最熟悉的政治領域再起爐灶;又或者坐轎真的想下轎了,但抬轎的不願、不許,於是在半推半就之下重做馮婦。

或許政治圈的人情包袱太複雜、權力魅力無比巨大,叫人很難拒絕。但是從過去的例子看來,凡言之鑿鑿說要退出政壇、後來卻又重返的政治人物 ,其實結局都不算太好。

人民不會輕易買單

特別是說輸了就退出、而後又投入再選的,幾乎都是再次嚐到敗選的苦澀滋味,甚至處境尷尬難堪,似乎表明即使政治人物沒把自己說要退出政壇的話當真,但是選民已決定再一次淘汰你。

選民當然會擔心:一個連自己曾說過的重話都不算數的政治人物,他的競選承諾能相信嗎?這可能是自以為用兩句話術就可以自圓其說的政治人物,要謹謹思考的,因為一旦政治信用破產,那就真的只能永遠退出政壇了,畢竟人民不會再輕易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