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罷免投票只剩下十天,藍綠短兵相接各自發動肉搏戰,在這樣的氛圍下,任何政策都難以正常討論,就好像戰壕中遇到的敵我士兵,隨手抄起的是頭盔或是鏟子都無所謂,只要能傷害對方即可。
在這樣的氣氛下討論公共政策本來就困難,更何況是要投票決定公共政策,所以才會出現藍白的一萬元還財於民提案,居然在台灣民間有截然不同的評價。
應變關稅太牽強
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發放每人現金新台幣1萬元,並且須在2025年10月31日前發放完畢。當然要挑剔發錢給民眾合不合適,就跟所有公共政策一樣,我們不可能得到一致的答案。
這一萬元按照藍白原先的提案宗旨,是希望應變美國關稅後的經濟衝擊,這句話當然是有點牽強,因為美國關稅對台灣的稅率還沒有公布,怎麼能夠預知一定會造成經濟衝擊呢?而且如果沒有確定哪些產業受創更大,普發一萬元也未盡公平,尤其又沒有排富條款,的確有發錢對象難免有爭議的部分。但是不可諱言,這筆一萬元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卻是不無小補。
一萬元是及時雨
台灣新鮮人的薪水大約三萬多元,一萬元就是三分之一的薪水,就算是中年人月薪大約五萬多元,也佔到五分之一。這一萬元相信對於每個月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或是錙銖必較的年輕人來說更是雪中送炭。所以民進黨政府就算不贊成,其實未必要反對倒底,因為人數上的比例本來就很難翻案,但是民進黨政府可以換個思路,提醒或引導民眾如何更合適的運用這筆錢。
有些反對的民眾已經喊出,大家把一萬元捐給台電,這的確也是很好的提議。不管政府或民進黨再怎麼反對,可想而知絕大部分人都會領取這一萬元,那讓這一萬元可以有不同的利用價值,也是美事一樁。
反對難加分
行政院仍有在10日內提出覆議或聲請釋憲的空間,後續發放細節也需觀察政院動向。覆議要通過的機率微乎其微,剩下大法官釋憲的途徑,根據《憲法》第70條規定,「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藍白現在是繞過這部分,將這次的提案用法律案的形式來「增加預算案」。
到底怎麼樣算數,看來大法官不管怎麼裁決都會有爭議,而且一旦推翻,恐怕後續造成的政治震盪會更大,因為想領到這一萬人的民眾,肯定比不想領的要多,這無關乎黨派立場,而是對於人性的推測。如果政府真的要阻擋到底,就怕最後會傷害自己的支持度。
政府可引導消費
當然面對在野黨的提案,民進黨政府會如此不滿其來有自,因為原本屬於中央政府的權限一再被剝奪分食,任誰都會不開心。但是如果因為自己不樂意就阻擋,到底是否為人民之福?就算現在美國關稅通過,會造成台灣進一步的經濟損失,政府可以到時再來因應,不然就是犯了跟提案者相同的問題,先預設關稅的損失,再來編列預算。
按照川普現在對各國的做法,幾乎都是受害為主,這一萬元是否真的沒有必要,都不需要太快定調。一萬元的順風車,政府其實很有條件搭上,不論是鼓勵消費,或是指引捐獻或是其他用途。
政治不一定要兩敗俱傷,有時候也可以草船借箭,賴總統上任以來,以強硬硬幹跟在野黨廝殺,到現在也一年了,民調結果如何?府院黨可以參考,正面進攻不成,可以智取,或許現在就是執政黨表現出自己政治智慧最好的時候,一萬元的好箭等著指引方向,執政黨不心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