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毒品換裝入校 法部:跨部合作

宋秉謙 2018/04/19 17:04 點閱 29258 次
新興毒品花樣眾多,能偽裝成軟糖或一般食品引誘青少年。(photo by 網路截圖)
新興毒品花樣眾多,能偽裝成軟糖或一般食品引誘青少年。(photo by 網路截圖)

【台灣醒報記者宋秉謙台北報導】針對新興毒品以偽裝包裝引誘青少年使用,立委吳志揚19日在立法院指出,「相關部會應儘速列出完整的新興毒品資訊,並配合各單位宣導,以防毒品變了裝,便橫行無阻。」法務部長邱太三回應表示,「各部會已根據管轄範圍提出具體宣導方案,於年初整合跨部會資源,由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統合緝毒系統,配合大數據方法緝毒。」

新興毒品善偽裝

根據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2013年出版的「新型精神活性物質」報告,新興毒品並非新發明的藥物,而是指近期才有的物質,經過化學結構更改合成,新種類的毒品類似舊有列管毒品的致幻作用,卻能逃避法律管制;更能透過包裝、偽裝成一般零食,如咖啡糖及軟糖等,增添查緝難度。

「台灣應該比照國際法案,將新興毒品依國際專家鑑定程度劃入列管,而非被動等國內有案例出現,才修正列管。」立委吳志揚表示,依照聯合國列管的新興毒品種類高達759種,內政部警政署負責的列管項目竟只有59種,這反應出相關部會3個月1次的毒品列管例行會議效率不足以應對。

邱太三回應表示,列管新興毒品的程序繁多,不只需要該毒品的檢驗報告與類似案例反應,更需要實際樣本,「針對列管新的毒品種類,相關部會依急迫性,先考察疑似在台灣出現的毒品種類,優先列入管制。」

最年輕案例僅10歲

「根據報告指出,近年發現使用毒品的最年輕案例竟只有10歲!」針對教育部在校園宣導成效,立委林德福表示質疑,教育部從106年起與警政署展開每月於校園的尿篩抽查行動,統計資料卻指出,18歲以下的吸毒案例,在學比例略微增加,「防毒宣導走入校園成效不彰,學生仍透過未受查緝的管道獲得毒品。」

吳志揚也表示,部分學校也不希望警察走入校園,擔憂影響治校觀感、使校內案件受關注,「教育部該負責各級學校的毒品預防,配合校內相關單位,採取最有效的防治宣導,而非受學校因素,不敢伸手處理。」

跨部會合作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回應,此次跨部會合作警政署,已與多數學校建構搜查緝毒網,針對高關懷對象與有過案例的高嫌疑青少年做不定期篩檢;更建立學校鄰近的「熱點」巡邏網,清查各校園外死角。對於涉案學員,與校安通報系統合作,採春暉輔導專案,以求挽回未成熟的個案。

針對社區的毒品防制,衛福部提出3點目前進行的具體作為,包含從防毒來源、反毒宣導及戒毒。其一,控管源頭,防止製毒原料假冒藥品進口;其二,反毒宣導,強制於各社區宣傳新興毒品資訊,說明各式新興毒品的特徵與可能染料;其三,戒毒,培訓人員、強化對藥癮者的心理復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