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磁吸台股 專家:高本益比高風險

譚有勝 2018/04/11 17:59 點閱 36044 次
鴻海日前赴陸火速上市掀起了台企前進A股上市熱潮。(photo by Wikimedia)
鴻海日前赴陸火速上市掀起了台企前進A股上市熱潮。(photo by Wikimedia)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雖然大陸A股本益比高,但股價有上有下,退潮以後恐虧損大於受益。」 證券專家林火燈、黃乃寬受訪時異口同聲地表示。鴻海日前赴陸火速上市掀起了台企前進A股上市熱潮。林火燈分析,企業必須規劃市場定位,若母公司有部分作業在大陸,自可拆分產業在A股上市。黃乃寬則說赴陸上市有一定的風險,雖然企業可以短暫籌措一定的資金,但股價估值高都是一時的現象,且股價「有上就有下」,業者必須再三考量,以免蒙受損失。

紅色資本磁吸效應

由於鴻海FII赴陸A股上市僅耗費36天,堪稱火速上市,成為台商赴陸掛牌指標性企業,南僑集團董事長陳飛龍也表示,會爭取在大陸上市,前金管會主委、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日前更公開表示,國內前五大證券承銷商,每家承銷商都有 3-5 家上市櫃公司在詢問要如何在台股下市,並轉到大陸股市掛牌,對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回應表示,會請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去了解。

大州數位公司總經理黃錫煙受訪時表示,現在大陸會給台灣上市公司一些甜頭,因為大陸策略就是要惠台,卻可能搞垮台灣的經濟。雖然這對台企募資有很大的幫助,但當企業慢慢走出台灣,台灣經濟就會萎縮,人民幣兌換台幣是4倍,對台企有很大的吸引力。前台中銀行副總經理張煥政受訪時則說,台企赴陸A股上市,主要是受到「富士康效應」 的影響,但那只是一個特例。

市場策略是關鍵

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董事長受訪時指出,台企赴陸上市並非不可行,但還是得檢視自己的公司經營策略。舉例來說,「如果企業的市場是在大陸,那在大陸上市則較為有利。若一部分的作業在大陸,主體在台灣,也可以拆分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

「企業一旦上市就是大眾的公司,受股市動向影響。」 林火燈認為,大陸的A股並不成熟,假設現在本益比60,隨時都有可能跌至正常,如果一昧追求高本益比會有很大的風險,唯有像是富士康這種大企業才經得起這樣的風險。

赴陸上市風光不再

據了解,2003年,台灣第一家企業國祥製冷在中國上市,成為業界佳話,但因為經營不善,連年虧損,被打入ST股(特別處理股票),2011年被中資華夏幸福借殼上市。此外,台企成霖潔具也曾於2005年赴陸風光上市,但最終也落得被中資報應建設借殼上市,最後虧損停牌的局面。

2007年上市的晉億實業股價最高到31.86,現在剩下8.07人民幣,台企斯米克股價從18.18殺到4元人民幣,創上市新低。雖然10多年來台企赴陸成功上市有30多家,但隨著熱潮退卻後,股票跌多漲少,虧損停牌、賣殼下市者比比皆是。

陳飛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在A股掛牌並不容易,審查程序異常艱難,審批主管機關會把負責人調查得相當徹底,且各事業單位也要經過審查,甚至查訪公司的客戶和供應商。

本益比有上有下

為什麼大陸股市強過台股?前證交所副總經理黃乃寬受訪時表示,「這是QE的現象,退潮以後股價會回到正常。」 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QE),很多的資金向外流,中國也是在QE中受惠,創造出許多新的事業,把股票衝高。至於台灣的市場2008年以後卻沒有漲,因為台灣的市場拒絕熱錢進入台灣,絕多數的企業也沒有機會到台灣來,所以台股成長趨緩。但他強調,台股這2年確實都有穩定成長,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弱勢。

黃乃寬也提醒,若台企要到大陸A股上市有一定的風險,需要長期的考量,股價估值高都是一時的現象,當然,如果企業急於籌措短期的資金,到一個本益比高的市場確實對壯大公司發展有利,但股價有正負反應,企業必須承受市場隨時的翻轉。

林火燈也說,雖然大陸A股有磁吸效應,但也為台灣創造良性的競爭關係,例如因應FII效應,金管會協調相關部會,鬆綁F公司(KY類股)注資大陸子公司規定,個人投資大陸500萬美元限額從寬認定適用範圍放寬,讓多家F公司立即受惠,也有助吸引台商回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