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貝薈涵、譚有勝台北報導】太陽花學運二審宣判無罪定案引起外界爭議,律師尤英夫13日受訪時表示,他支持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但學運份子破壞公物,民事上應判賠償罪責。律師葉慶元、許淵國受訪時則批評這個判決並不合理,學運份子攻佔立法院,破壞公物侵害公共利益,已逾越言論自由的範疇。葉慶元等人都憂慮,這次的判決恐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默認民眾因政鬥而攻佔其他公部門,嚴重侵害公共利益。
2014年立法院審查速通服貿協議,引爆了「318太陽花」學運。事後檢調單位起訴黃國昌等22人,但一審台北地院宣判無罪,檢方再次提起上訴。高等法院13日二審宣判,立委行使職權具有重大程序瑕疵、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因此涉案者無罪。依《速審法》規定,檢調已無法再次上訴,故全案幾已確定結案。但外界議論太陽花學運已超過言論自由範疇,法院判決恐難以服眾。
逾越言論自由範疇
「我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這樣的判決是合理的。」律師尤英夫受訪時表示,雖然法院判太陽花學運黃國昌等人無罪,但外界對太陽花學運攻佔立法院已超過言論自由的範疇而覺得法院判決不公。他認為,雖然在刑事上涉案人士被判無罪,但他們在學運時期破壞公物,在民事上應判賠償罪責。他也說,因太陽花學運是政治事件,難免受到政治意識影響,也反映藍綠兩黨之間的鬥爭。如果是民進黨執政,該案才得以無罪結案,但若國民黨上台,則有不一樣的結果。
當問及法院援引「公民不服從」學理、言論自由作為無罪判決基礎是否妥當?律師葉慶元受訪時批評,該判決對社會有負面的影響。他指出,所謂「公民不服從」民眾應透過陳情、抗議的方式訴諸自己的不滿。但佔領立法院已破壞了法律制度的底線。此外,學運份子闖如立法院破壞了許多公物,已經嚴重妨害公務,侵害了公共利益,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界限。
判決負面影響多
葉慶元進一步說,「公民不服從」概念源自印度聖雄甘地,當政權沒有正當性時,公民可以採取不服從的態度,「但也必須承擔不服從的後果。」但台灣的政府是人民選舉產生的,不是對抗威權,而且立委也是人民選出來的,不能因為多數立委的想法與自己不符合就攻佔立法院。他說,「如果此標準可以接受,那以後所有的人若認為有重大瑕疵,都可以攻佔立法院、和政府機關嗎?」
「如果按照這次法院的判決邏輯,八百壯士早前攻佔議場,政府應該大開門讓他們進到立法院。」因此,葉慶元認為太陽花學運判無罪對社會造成相當負面的影響。他直言,這個判決反映法院自始至終沒辦法擺脫政治的意識形態,而是純粹從法律的角度去處理案件。若法院對不同陣營的人採取不同的判決時,將使人民對司法失去信心。
「這根本是一個荒唐的判決。」律師許淵國受訪時也表示失望地說,該案明顯有政治不正確的意識形態在主導,不能夠以言論自由而對涉案人判決無罪。他說,公民不服從有很多的方式表達,攻佔立法院並不是一種好的方式,也會對社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大開民眾藉言論自由而損害公共利益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