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險日益重要 投保者卻僅3成

楊蕓 2018/02/11 21:36 點閱 31366 次
花蓮地震造成4棟建築物倒塌及多人死傷,再次喚醒國人風險意識,然而台灣地震險投保率卻只有3成。(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花蓮地震造成4棟建築物倒塌及多人死傷,再次喚醒國人風險意識,然而台灣地震險投保率卻只有3成。(photo by 醒報資料庫)

【台灣醒報記者楊蕓台北報導】花蓮地震造成4棟建築物倒塌及多人死傷,引發地震險的討論,業者統計,台灣地震險投保率僅3成,「原因是民眾對於天災抱持僥倖心態,認為災難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威盛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王信力和保險專員陳俊宏都如此說。王信力建議,政府應在地震基本險擴大人員傷亡的保障,並增加行銷推廣,增加民眾投保意願;地球科學專家汪中和則強調,在災難頻繁尤其大型企業、營業商家更不能輕忽,甚至要依風險或經濟能力提高保額。

投保率僅有3成

921大地震後,政府開始推動政策型「住宅地震保險」,民眾只要投保住宅火險,就須同時投保地震基本保險,保費採全國單一費率,不管是豪宅還是老舊公寓,每年同樣繳1350元,保額最高為150萬元,以及臨時住宿費用20萬元,目的在於讓保戶在重大地震事故後,經濟生活上仍能受到基本的照顧與保障,盡速重建家園。

但根據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會統計,截至2018年1月,全台只有33.73%住戶有投保地震險,且9成以上投保多是因為房屋貸款規定,大多人常在貸款還清後,保險也隨之終止。雖然2年前美濃強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後,民眾對保地震險的意識逐漸抬頭,但據統計,住宅地震險2年來增加不到20萬件,投保率僅增加1.36%。

除了保額最低的地震基本險,各大產險公司也都設計出「輕損地震險」、「超額地震險」及「擴大地震險」等不同險種供民眾可額外加保,保費由業者報價。其中「擴大地震險」是包含建物全損和半損的理賠、裝潢損失,以及家電等動產損失,保障最全面,但保費也最高。

僥倖心態投保意願低

台灣發生地震機率高,為何民眾投保意願低?王信力分析,因民眾對天災的風險意識不足,許多沒有向銀行辦理房屋貸款的民眾,可能連基本火險都沒保,更不用說地震險,保險公司也很難找到這些屋主,要求他們投保。陳俊宏則觀察,通常只有在地震發生後,地震險的詢問度會短暫增加,但實際上願意投保的保戶仍然不多,「民眾對於天災多抱持僥倖心態,認為災難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此外,政府強制的地震險保費很低,只有在房屋「全倒或半倒」時才可理賠,若要針對牆壁龜裂、動產毀損等加保,就屬於商業保險的範疇,不僅保費貴,不同地區、屋齡、屋況還有不同報價,王信力說,「像是花蓮地區或老舊房屋因震損風險大,保費就會比較貴,甚至許多房屋太老舊,保險公司也不願意接受,民眾想投保也不一定保得到。」

企業更不能輕忽

除了國人投保地震基本險比例不高,投保商業火險但加保地震險的民眾也不多,如花蓮地震倒塌的統帥飯店,就是只投保商業火險,沒有加保地震險,因此無法獲得理賠。汪中和建議,大型企業如台積電、鴻海等因生產線不能停滯,是最需要加保地震險的產業,其他如有營業需求的一般商店也不得輕忽投保地震險。

「買地震險就像是買車就要保車險、買房就要保火險一樣。」汪中和則提醒,民眾不要因繳完房屋貸款後就不再投保,「建議民眾平時可上『台灣活動斷層觀測系統』查詢住家是否位在斷層帶上,若發現在斷層帶上,當然要特別提高警覺。」

但汪中和也強調,不一定是住在斷層帶上就代表危險,其他因素如房屋結構不穩、偷工減料、屋齡超過30年等也都要留意,因此建議不管有無房貸的民眾都要投保地震險,若經濟能力許可,保額就要拉高一點,也多一層保障。

政府應增加推廣

至於政府應如何才能提高民眾投保率?王信力建議,針對強制地震基本險部分,目前僅針對房屋結構受損的「財產」賠償,居住人員傷亡卻沒有保障,可檢討擴大保障範圍;此外,政府應加強行銷通路推廣,「因地震險附加在火險之下,不是獨立產品,如果沒有房屋貸款的民眾,很難去想到要投保地震險。」

因不保地震險並不像不保車險有罰則,上述方案還是得靠民眾提高保險意識自主投保。王信力坦言,唯一一勞永逸的方式就是靠政府的「房屋稅」強制徵收,但在民眾認為地震不一定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心態下,若要強行推動恐將引來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