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IPO創5年新低 專家:仍有優勢

譚有勝 2018/01/02 20:14 點閱 25742 次
專家樂觀表示,目前有55家公司正等待著上市櫃,2018年台灣IPO家數仍有可能達到50-60家。(photo by geralt via pixabay used under CC license)
專家樂觀表示,目前有55家公司正等待著上市櫃,2018年台灣IPO家數仍有可能達到50-60家。(photo by geralt via pixabay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譚有勝台北報導】台灣IPO(新股上市)創5年新低,回顧2017年新上市櫃公司從60家跌至42家,跌幅42%。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市場及業務發展長林鈞堯、前台灣政權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受訪時皆認為,IPO表現不如預期,主要受到2017上半年匯損影響,讓許多公司不敢提早上市。林火燈分析指出,台灣IPO未來仍以資通產業為主,新創產業為輔,透過法規透明,公司治理良好的環境,台股仍有競爭優勢。

台灣IPO下跌42%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統計,2017年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共42家,比起2016年的60家減少了18家;集資金額148.1億元,比2016年減少了107.6億元,降幅42%。梁華玲表示,2017的IPO市場表現不如預期並非吸引力不足,而是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包括2017年匯率波動較大,部分台灣企業的獲利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進而調整其IPO策略的及時程。

林鈞堯樂觀表示,目前有55家公司正等待著上市櫃,錯過2017年上市櫃的時期,在台灣法規鬆綁後,受惠於全球經濟持續穩健成長,2018年台灣IPO家數仍有可能達到50-60家。

在KY股(外國企業來台掛牌)方面,IPO家數則是11家,相較2016年的14家減少了3家,共集資53億元,分別是中國市場5家,另5家來自新南向市場的4個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還有1家來自美國,整體而言多元。

專家:受匯損影響

心繫台股的現任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受訪時認為,「台灣IPO表現不如預期,一部分受到上半年匯損的影響。」他強調,上市公司的盈利不錯,外資也不斷流入台灣,台股並不至於失去吸引力。他指出,IPO下滑不止台灣,美國、中國也受到影響,例如中國IPO只達到400多家,並沒有達到預先設定500家的標準。

「雖然台股受到匯損重挫,但現在政府正密切規劃是否要放寬公司申請上市櫃的標準。」林火燈以多年證券主管單位的經驗透露,台灣規定公司要有獲利才能申請,即使是最夯的科技公司想要上市,也需要經過主管機關認定有市場才能夠申請上市,因新創事業不一定能夠馬上獲利,政府可以考慮放寬新創產業上市的標準,以協助這些產業加速發展。

資通產業仍是龍頭

台灣資本市場與香港、上海、深圳比較,差距相當大。根據統計,香港上市櫃公司為174家、上海則是214家、深圳則是223家。對此,林鈞堯分析指出,台灣受到資本市場很小,很難與香港、上海等去競爭。

對此,林火燈指出,企業選擇掛牌地點,必定有股市的優勢。他以香港舉例,香港製造業股相較金融、地產沒有優勢,所以並沒有很多製造業到香港掛牌。針對台股有何優勢?他回應台股的優勢在於資通訊產業。政府應多規劃對資通訊產額放寬上市條件,才能夠吸引台商、外商到台掛牌。此外,台灣法規透明、公司治理良好,公司在預測是否能夠達到上市標準都是可預測,可操作性是台股最大的吸引力。

新創股市有望提高

至於2017年我國最夯的產業話題,包括生技產業、電子商務等創新產業等,是否會帶動提高相關產業的IPO?他回應說,隨著政府努力推動生技產業,放寬法規支持新創產業,2018新創產業的IPO會陸續提高。

「過去10多年,我國都太注重發展電子產業,只要能夠建廠,才投資發展。」林鈞堯分析,未來的市場是「輕型產業」,包括電子商務、物聯網等才是趨勢。他建議,政府應該為台灣資本市場定位,扶持特定的產業,例如生技產業、電子商務等,才是重整台股、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回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