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記錄整理:謝宜帆、陳以庭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 芬蘭是社會主義國家,福利政策極優。最近芬蘭又推出了一個很好的福利政策,要從失業者中隨機挑選出2000 人,每月給付他560 歐元,相當於近兩萬塊台幣, 政府會長期給付,即使當事人將來找到工作也不會中斷給付。
這件事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包括臺灣也一片譁然。如果不工作就能白領兩萬塊,這樣的福利政策,是否會助長人民的懶惰呢?
嚴震生:我認為並不會助長懶惰。首先,芬蘭人的平均月收入是12 萬,只領兩萬元左右的補助是不足以支持三餐的,但確實是不無小補。例如今天在台灣,假設月領只有5、6 千塊,就臺灣的薪資比例來算,這樣的收入大概很難過生活。
失業補助屬實驗性質
其實芬蘭這項福利政策只是一個實驗,目的是為了觀察失業者, 有一個基本的最低收入後,能否提高其尋找工作的意願,或是就業後會不會進一步追求更好的生活。
現在不只在北歐福利國家,義大利也提供給部分貧窮家庭一個月500 歐元的基本福利。這種社會福利並非限制於什麼標準之下而執行,而是現代社會失業問題, 需要政府來處理。瑞士也曾經想實施像類似的福利政策,給貧困家庭一個月2500 瑞士法郎,金額比芬蘭少一些,但這個提議在公投時就被否決而未通過。
台、美都採被動觀望
從這些實驗裡我們可以看到, 歐洲國家對福利的思維已明顯和臺灣不同了。在台灣的觀念裡, 是認為應先證明自己已努力在找工作,才能夠領取失業救濟,美國也一樣,要符合一些條件才能夠領失業救濟,每個月都要排隊等候面試,以證明自己有申請過工作,卻沒有被錄取,如此才能繼續領失業救濟金。
然而,芬蘭的實驗則是讓人先有了基本生活費,再去觀察失業者對工作的意願如何,觀察他們是否會因為領到福利金而不願積極工作,或是認為從此不必再擔心基本生活,因而能夠專心找尋好的工作,不必為了生活的壓力而屈就。
問:嚴老師剛剛一再強調「實驗」兩字,表示這並未成為一個固定的政策,還是得端看各界反應如何。另外一個重點是,在美國和臺灣,基本上對失業者有無好好找工作都有防人之心,反觀北歐國家,基本上是採取信任和尊重的想法,希望人民不要倚賴社會福利。
剛剛也提到,這樣的福利相當於只有台幣5、6 千元的補助,連吃飯能否吃飽都是問題,更不用說能找到住宿的地方。
無論如何,社會福利國家的精神還是很值得敬佩,因為他們付出關心那些弱勢、沒有競爭力的人,這社會是要劫富濟貧的,所以這精神的本身是滿值得肯定的。嚴老師怎麼看?
芬蘭勇於嘗試創新
嚴震生:我覺得,芬蘭比較會去嘗試一些新的工作的想法,他們認為如果是全球普遍應該有的保障收入,也就是universal basic income,基本上就應該要提供這些基本福利。
最近常常聽說,很多製造工業都要用機器人取代人力,而人會越來越少,未來孩子能不能找到工作是值得擔心的。所以芬蘭用這個方式,其實是在幫助政府釐清社會福利的效用是如何,而面對不同的人,例如學生、失業者和病人等,用不同的計算方式讓他們領取到不同的社會福利。
特別是芬蘭跟台灣一樣,社會人口逐漸高齡化,社會有這樣一個基本政策,到底對他們的就業情形有怎樣的改善,這些都是社會福利國家會想到的事情。
資本家也應積極助人
我覺得我們在臺灣比較少去注意到這樣的事情。若這項政策成立的話,我會去想,今天如果真的有人找不到工作的話,難道這些資本家、高薪階級,不應該幫忙補助一些嗎?因為失業者如果找不到工作,沒有一些基本生活基礎,他們是很可能製造更多的混亂的。
其實政府推行的社會福利政策是在幫助資本家,預防未來這些失業者來挑戰資產階級或製造革命的可能,所以資本家還不如幫助、安撫失業者以避免混亂。所以其實這些都是政府安定社會必須要有的想法,也要讓這些富人階級知道「取之於民,應用之於民」,而非自己一人獨享所有。
我覺得,身為基督徒從聖經來看,我們一個人到底能花多少錢?能睡幾張床?能夠吃多少東西? 一個人的胃就是這麼大,一個人的身體就是只能睡一張床啊!弄了二十個房間誰該去睡呢?難道要每天輪著睡嗎?所以有個基本的生活就夠了。其實,「施比受更有福」,有些政府實行的福利措施,其實民間也是能自己做的。
主持人:謝謝嚴老師替窮苦的人喊話,讓更多的有錢人能夠樂善好施、幫助與支持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我認為給錢要給得很有尊嚴,不要讓他人認為你給了錢卻還是歧視對方,所以芬蘭, 這種「直升機式灑錢」政策確實讓很多人感到羨慕。
現在北歐與世界各國都在觀望, 芬蘭這項政策是否能夠成功,而我們台灣更是需要來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台灣社會福利制度有時而窮,仍然有很多未能幫助到的、邊緣的人,尤其是過年前,應該盡量多多關心有需要的人。